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小小苹果背后的供与求
刘冰
//www.auribault.com 2016-02-25 来源: 新疆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立春一过,气温慢慢回暖,春天的气息渐渐浓了起来。在全疆各地农资市场和充满希望的田野里都能看到各族农民春耕备耕的身影,他们期望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秋收的硕果。

  2015年,伊犁的苹果成熟时,果园里堆满了苹果,却少人问津。伊宁县巴依托海乡热万村林果种植大户朱淑兰是个例外,她的果园里结出的苹果总是比别人家的个大,口味要好,早早就被广东客商以每公斤4元价格抢购一空。

  朱淑兰的例外其实一点不“例外”,给新疆人上了一堂很好的农业供给侧改革课。

  这几年,国内林果、玉米等产量急剧增长,但增产的未必是需要的,既然市场上不需要,其结果只能是种植户眼瞅着堆在家里卖不出去。而在各大超市,高档水果、精品水果尽管价格昂贵,但购买者络绎不绝。如今,富裕起来的老百姓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吃水果,很多人是为了品尝味道,自然就变得格外挑剔。

  新常态下,我区农业农村也正面临“成长的烦恼”。过去,只要把粮食种出来了,销售就不愁,只要水果结出来,就能卖出去。然而现在不同了,种植的作物丰产却不一定增收。所以,开春在即,仍有不少农民在纠结,不知道究竟种啥好。出现的这些矛盾和难题,突出表现在结构方面,主要是在供给侧,供给没能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导致供求结构性失衡,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当别的农民为种什么发愁时,朱淑兰一点都不愁,她对果树种植大户们说:“你们只要按照我的要求去种,今年收成一定不会差。只要你们把品质提上去,销售的问题交给我。”这不是朱淑兰夸下的海口,而是她有这样的底气和能力。朱淑兰十分注重苹果树的养护管理,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结出的是丰硕的果实,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透过一只小小的苹果,让我们看到了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朱淑兰的做法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片面追求产量,种植林果和农作物时更要注重市场对品质的需求,把注意力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将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内化为新疆农产品的竞争力和溢价载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全力打造新疆现代农业的升级版。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今年农村改革的大头,各级领导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紧紧抓住机遇,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发展生态精品农业,从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