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庄子:知足者不以利自累
徐伯黎
//www.auribault.com 2016-04-13 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庄子,姓庄,名周。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的楷模。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篇的主体,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表明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等,想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做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里的“无己”就是忘掉自己,不计生死,超越自我,物我两忘:“无功”就是不讲功名利禄,只有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而无更多的奢望:“无名”就是忘记荣辱得失,褒贬由人。第二部分进一步阐述“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庄子认为,只有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只有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心的“神人”才不会因功利所累;只有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才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在《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中,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欲望,就会使人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去追求欲望的人,只能倾家荡产,甚至失去生命。注重自我修养的人,去做好事而不去追求名利,从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把遵纪守法和修身为民当作人间正道,并作为人生处事的法则,自觉地做到理性而有效的节制欲望,便会终身没有忧虑,就能升华自己生命价值,就能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认为,知足的人不因利禄累害自己,心意自得的人遇到损失也不忧惧,修养内心的人没有爵位而不羞愧。一次,楚威王听说庄子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庄子对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像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这段话,表达了庄子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的思想境界。

  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庄子在《庄子·杂篇·列御寇》中提出九种选拔官员和人才的办法:“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庄子认为,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比预测天象还要困难。因此,选拔官员和德才兼备的人才需要深入而细致的观察:一为观其忠,是指上司、君王有意疏远、冷落考察对象,看他是否依旧忠心耿耿,由此观察他的忠诚度;二为观其敬,与考察对象近距离接触,建立私交,观察他是否还能保持应有的礼仪与尊敬;三为观其能,即给考察对象安排很多有挑战性的工作,看他能否游刃有余,借以观察其工作能力;四为观其知,突然向考察对象提出其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可以考察其对分管工作的了解程度以及相应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五为观其信,交给期限紧迫的任务观察他们是否守信用;六为观其仁,“仁”在此处是廉洁的意思,关键时刻观察他们是否持守节操;七为观其节,把财物托付给他们观察是否清廉,是否能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持守节操;八为观其则,让考察对象喝醉酒,然后观察他的行为仪态;九为观其色,用男女杂处的办法观察他们对待各类不同人的态度,可以考察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庄子提倡的忠诚、敬慎、能力、智识、信誉、廉洁、节操、仪态、人际等九个方面的考察内容,成为以后中国历代政府考察和选拔官员的重要参考与标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