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给灵魂做“减法”
//www.auribault.com 2016-07-18 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人,是有灵魂——心灵与思想——的动物。在怎样管控灵魂问题上,不同个体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比如,有的人喜欢给灵魂做“加法”,有的人乐意为灵魂做“减法”。

  有作家曾描写过人类的两种灵魂。一种是做“加法”的灵魂。这种人喜欢表现自我、突出自我,希望与世界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好让人们看到自己的存在、听到自己的声音。另一种灵魂做的是“减法”。这种人觉得自己跟这个世界没太大关系,他们主动给自己的灵魂降噪,以期不被外界所发现、所记挂。

  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平心静气、心无旁骛者,似乎为数不多。相反,惯于给灵魂做加法,喜欢抛头露面、彰显自我的人倒是不少。君不见,有的人只要有机会,不是东拉西扯、侃侃而谈,便是谈天说地、津津乐道。不少人喜欢把逛街购物、唱歌喝酒,头疼脑热、感冒鼻塞之类的闲事琐事无聊事,统统发到朋友圈里去。如此执着地做“加法”,更多是为了彰显自己、引人关注。

  英国教育家赫胥黎说过:“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不怕寂寞,喜欢孤独,就是灵魂的“减法”。在我们身边,退下来之后不甘寂寞,或想方设法到某单位做顾问,或自告奋勇去某协会当会长者,还是大有人在。美其名曰“发挥余热”,实则多多少少给基层增添了麻烦与负担。

  诸葛亮临终前,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写进《诫子书》。告诫子孙不能看淡眼前的名利得失,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专注地修心学习,就难以实现远大的目标。陶渊明最末一次出仕是江西彭泽县令,只短短80多天,他便弃职而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描写的正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钟情灵魂“加法”也好,选择灵魂“减法”也罢,是个人的喜好和自由。所以,说了那么多,也不能强求,大概也只有各人多“问问灵魂”尔。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