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手书的味道
王子潇
//www.auribault.com
2017-02-20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幽静的妹妹,温淑的爱人/我心里永远珍藏着你纯洁的形象/如果没有了你,我的生命/所剩下的只是一片空虚和荒凉……”这是中科院院士冯端先生,于1955年写给当时的未婚妻陈廉方的一首情诗。质朴的语言中包含着浓浓的深情,情侣间的缠绵与依恋落于笔端,在信笺上汩汩流淌。
令人动容的是,这种情书,冯先生痴情地为妻子陈廉方写了六十年。一甲子相知相守的温馨浪漫在一封封情书中延绵传承。陈廉方用一只大红色的小皮箱,完好地保存所有作品,沉甸甸里满是穿越岁月的爱的力量。
手写一封书信给挂念的人,或许已是一种过时的做法。这是“从前慢”的时代产物,在通讯远不发达的年代,情感的传递往往需要时间的累积。当电脑、手机迅速普及,移动通讯、互联网带来的便利让情感的表达变得更快、更直接。键盘的敲击、语音的传递实在比一字一划的书写更迅捷。这是技术变革为情感沟通带来的巨大改变,人们得益于此,享受于此。但无形中,告别了手书,也遗失掉一些难得的情味。
最近一档《见字如面》的节目很火。节目形式很简单,就是邀请嘉宾读信,读那些在历史上有名或无名、显见或难见的家信、情书、请愿书、慰问书。印象很深的是冯亦代和黄宗英往来的书信。二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黄昏恋”成为一代佳话,书信成为彼此倾吐心意、表达爱意的桥梁。冯亦代曾在信中说:“一连3天收到你4封信,真使我快活。还有什么比读你的信更美妙的事呢?”读到一封牵挂的人的来信,看到熟悉亲切的字迹,读到深情的话语,感受到一字一词中渗透出的真情实感,思念也变成了一种具象的幸福。
落墨成字,不像键盘的删除键那样轻易无痕地抹去,每一笔里饱含着思虑的凝结,即使涂改也是用心的体现;下笔成文,不像一通电话那样简单省力而又无可回味,耗时劳心的书写呈现的是书写者情感的真挚与内心的重视,即使文字平淡如水却也深意绵绵。多年之后,这些泛黄的信纸成了我们回忆的凭借,重温那些久违亲切的话语,重见那些专属一人的字迹,自会有难以言说的情感滋味涌上心头。
在电子通讯如此发达的时代,书信承载的情感厚度和生命体验依旧无法代替。一封手书,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个人情感的深沉表达。人们征集手边家书的活动,找寻旧有的家书,书写新时代的家书,分享家书的感怀,为的就是留住这种弥足珍贵的质朴情感与生命感悟的动人表达。诚如一篇文章所说“信纸上的白纸黑字,在我心中深深地烙下一个个印记,无论风雨的冲刷,还是岁月的洗礼,都无法将书信的内容磨灭。”留住这种表达,留住那些让我们难忘难舍的生命印记,也是留住我们珍视的真情记忆。
令人动容的是,这种情书,冯先生痴情地为妻子陈廉方写了六十年。一甲子相知相守的温馨浪漫在一封封情书中延绵传承。陈廉方用一只大红色的小皮箱,完好地保存所有作品,沉甸甸里满是穿越岁月的爱的力量。
手写一封书信给挂念的人,或许已是一种过时的做法。这是“从前慢”的时代产物,在通讯远不发达的年代,情感的传递往往需要时间的累积。当电脑、手机迅速普及,移动通讯、互联网带来的便利让情感的表达变得更快、更直接。键盘的敲击、语音的传递实在比一字一划的书写更迅捷。这是技术变革为情感沟通带来的巨大改变,人们得益于此,享受于此。但无形中,告别了手书,也遗失掉一些难得的情味。
最近一档《见字如面》的节目很火。节目形式很简单,就是邀请嘉宾读信,读那些在历史上有名或无名、显见或难见的家信、情书、请愿书、慰问书。印象很深的是冯亦代和黄宗英往来的书信。二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黄昏恋”成为一代佳话,书信成为彼此倾吐心意、表达爱意的桥梁。冯亦代曾在信中说:“一连3天收到你4封信,真使我快活。还有什么比读你的信更美妙的事呢?”读到一封牵挂的人的来信,看到熟悉亲切的字迹,读到深情的话语,感受到一字一词中渗透出的真情实感,思念也变成了一种具象的幸福。
落墨成字,不像键盘的删除键那样轻易无痕地抹去,每一笔里饱含着思虑的凝结,即使涂改也是用心的体现;下笔成文,不像一通电话那样简单省力而又无可回味,耗时劳心的书写呈现的是书写者情感的真挚与内心的重视,即使文字平淡如水却也深意绵绵。多年之后,这些泛黄的信纸成了我们回忆的凭借,重温那些久违亲切的话语,重见那些专属一人的字迹,自会有难以言说的情感滋味涌上心头。
在电子通讯如此发达的时代,书信承载的情感厚度和生命体验依旧无法代替。一封手书,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个人情感的深沉表达。人们征集手边家书的活动,找寻旧有的家书,书写新时代的家书,分享家书的感怀,为的就是留住这种弥足珍贵的质朴情感与生命感悟的动人表达。诚如一篇文章所说“信纸上的白纸黑字,在我心中深深地烙下一个个印记,无论风雨的冲刷,还是岁月的洗礼,都无法将书信的内容磨灭。”留住这种表达,留住那些让我们难忘难舍的生命印记,也是留住我们珍视的真情记忆。
编辑:张苇柠
施 平:“舌尖”的美好在舌尖之外2014-04-28 |
王玉初:亲近家乡2015-02-13 |
陆娅楠:唐家岭拆违之后2015-07-06 |
春晚,回归“家”的味道2016-02-04 |
让留守儿童“快乐地留守”2016-02-19 |
“炸鸡添加罂粟壳”是在“饮鸩止渴”2016-03-01 |
“高校神菜”不是抵挡订餐APP的神器2016-03-10 |
善待“蹭读”就是留住“真读”2016-04-22 |
微议2016-12-01 |
留下“老规矩”是留住年味儿2017-01-25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