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柑与橘
田东江
//www.auribault.com 2018-02-07 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前几天吃了四会的贡柑和砂糖橘,偶有所感。明朝王临亨《粤剑编》即云:“橘子,产自端之四会……五月间犹可食。”四会,今亦归肇庆市所辖,肇庆正古之端州。清朝屈大均《广东新语》亦云:“柑……以皮厚而粗点及近蒂起馒头尖者为良。产四会者光滑,名鱼冻柑,小民供亿亦苦,柑户至洗树不能应。”贡柑之“贡”,根源于此吧。至于“小民供亿亦苦”,拙文《特产之“害”》(载《历史如此年轻》)说的就是这回事。

  桔与橘,本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汉字,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第一批简化字的颁布,才使二者发生关联,前者成了后者的简体。桔,草本药用植物,读jie(阳平),如桔梗,根可入药,有宣肺、祛痰、排脓等功能。《战国策·齐策三》里,淳于髡对宣王求人才打了个比方,“今求桔梗于沮泽,累世不得一焉”,与孟子的“缘木求鱼”是一个意思。而橘,读ju(阳平),虽然果皮、果核及树叶也均可入药,比如以橘皮制成的药丸可以止痰,元稹《感梦》诗就说了,“问我何病痛,又叹何栖栖。答云痰滞久,与世复相暌。重云痰小疾,良药固易挤。前时奉橘丸,攻疾有神功”,但橘却是常绿乔木。草本与木本,属于两类植物。

  柑与橘,我在北方生活的时候吃得少,也分不清,以为是一样的东西。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柑与橘“相类而不同,橘实小,其瓣味微酢,其皮薄而红,味辛而甘。柑大于橘,其瓣味酢,其皮稍厚而黄,味辛而甘”。其实如果多吃几个,很容易就能分清,光看这些文绉绉的句子,倒是很难弄明白。

  柑与橘的历史相当悠久。屈原便有著名的《橘颂》传世,“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云云,通过赞美橘树的种种美德,借喻自己异于众人。且以橘之“受命不迁”“根固难徙”的特性,自比志节如橘,恪守忠信,不可移徙。这是前人对橘赋予的人文意义的一面。《三国志·吴书·孙休传》中,裴松之注丹阳太守李衡时引《襄阳记》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吴末,衡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李衡妻子是个贤内助无疑,然“甘橘千株”而“可足用”,可见橘之经济价值的一面彼时也相当可观。

  《酉阳杂俎》云,天宝十载(751),玄宗谓宰臣曰:“近日于宫内种甘子数株,今秋结实一百五十颗,与江南、蜀道所进不异。”大家纷纷表示祝贺,“雨露所均,混天区而齐被;草木有性,凭地气而潜通”等等说了一大通。这里的甘子,应当是甘橘,而不是柑。《杨太真外传》云:“开元末,江陵进乳柑橘,上以十枚种于蓬莱宫,至天宝十载九月秋结实。”宫廷栽的甘橘与江南、蜀道的甘橘味道一样,这有什么好贺呢?从《太平御览》所引《唐书》中可窥一二,概中书门下奏曰:“臣等今日因奏事承德音,闻江南为橘,江北为枳,以地气有殊,物性因变。”而玄宗认为自己打破了这一规律,“亦可谓稍异也”,宰臣们便没有理由不去逢迎了。“橘化为枳”的故事,众所周知出自《晏子春秋》,楚王故意以抓了齐国的盗贼来羞辱来访的晏子,结果晏子那段著名的回答令之自取其辱:“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李肇《唐国史补》所云“罗浮甘子”,大抵就是柑了。钱易《南部新书》沿袭了李肇的说法:“罗浮甘子,其味愈常品。开元中,始有僧种于楼寺,其后常资献进。玄宗幸蜀、德宗幸奉天之时,皆不结实。”这样来看,罗浮柑颇有灵性了,这当然是在扯淡。所谓玄宗幸蜀,实际上是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时,玄宗逃往蜀中。所谓德宗幸奉天也是一样,建中四年(783)藩镇叛乱,德宗被迫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将扯淡的事情津津乐道,未知是否某时出于抬高身价的考虑。庄绰《鸡肋编》载,罗浮山延祥寺“尝有柑一株,太平兴国中,有中人取其实以进,爱其味美,因移植苑中。故世贵之,竟传‘罗浮柑’。今山中更不复有,而其名不泯”。屈大均也说过,“唐有御柑园,在罗浮。按罗浮柑子,开元中,始有僧种于南楼,其后常资进献,其属有?(即红)、黄二色,大三寸者,黄者柑,?者橘也”。就是说,罗浮柑的确也不错,某个拙劣的“广告策划师”弄巧成拙罢了。

  四会、罗浮之外,广东盛产柑与橘的地方委实不少,著名的化州橘红亦从橘而来,有“瀹汤饮之,痰立释”之效。再用屈大均的话说“吾粤多橘柚园,汉武帝时,交趾有橘官长一人,秩一百石,其民谓之橘籍,岁以甘橘进御”。《鸡肋编》已经说了:“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因为橘树“常患小虫损食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还催生了“收蚁而贩”的行当,他们“用猪羊脬盛脂其中,张口置蚁穴傍,俟蚁入中,则持之而去”,那些种植专业户则“买蚁于人”,并且把这种蚂蚁叫做“养柑蚁”。马上就要过年了,广东人家的标配之一是家里摆上盆栽金橘,蕴含了包括“万事大吉”在内的多重寓意。联系历史,可知这种传统有必然形成的意味。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