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图片评论-正文
为何十几年前的谣言仍能死灰复燃?
王羡古
//www.auribault.com 2016-01-05 来源: 东方网
分享到: 更多

  这几天,一则名为《这名优秀的警察需要我们支持》的贴文在微信朋友圈里广为传播,说是近日有一名北京警察王强因出警时导致两名酒后滋事的日本人受伤而被开除。文中还煞有介事地配上了所谓“现场图片”,并声称已有多个派出所和数百民警联名上报抗议,并在最后加了一句“不转不是中国人”。于是,网络上“群情激愤”了,仿佛“中华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那么这个事是真的吗?很多见惯了网络谣言的朋友恐怕早已看穿了真相。没错,只需要耐心地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几个关键字,就会发现这是一则早在2004年就出现过并随后被辟谣的“网络谣言”。而在随后的十几年间,这则消息不时出来“死灰复燃”一下。有时候是“哈尔滨警察王强”,有时候是“沈阳警察王强”,这一次则变成了“北京警察王强”。仔细算一算,若是以这则谣言每次出现一次就有两名日本人受伤计,那么十几年累计下来,打伤的日本人或许能跟横店抗日剧集中伤亡的日本人相比了……

  只要稍微冷静和理智一点,就可以发现这则谣言其实错漏百出。可就是这样一个根本经不起推敲且被多次辟谣的谣言为何总是能死灰复燃呢?为何平日里自诩聪明的网友们总是对这种拙劣的谣言信以为真并广为传播扩散呢?那些率先发布并传播这些谣言的公众账号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刺激网民的情绪,以此达到吸引眼球和粉丝的目的。而后续的信谣传谣者,恐怕大多数并非蠢笨不堪,只是“懒于”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甚至也不乏人明知其不靠谱也要散布转发,以标榜自己的“爱国”。

  回想这些年来,网络上类似的谣言可谓层出不穷,但又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把以日本人为代表的“老外”描绘成十恶不赦的“坏人”,再虚构一个“爱国英雄”出来,以他们之间的矛盾来刺激网民的民族情绪。就比如那个“中国歌星怒斥日本人”的谣言,刘德华、周杰伦、成龙等大咖就先后被“代入”过,甚至连国籍为新加坡的孙燕姿和国籍为马来西亚的梁静茹也曾“中枪”,可见造谣者的不学无术和信谣传谣者的不动脑子。

  而除了此类所谓“爱国谣言”外,其他领域更有诸如“某地惊现当街抢夺孩子”、“某地有人专门袭杀穿红衣女子”之类的谣言。每一次被辟谣后,它们都会改头换面再出现于其他地方,弄得人心惶惶,造成相当程度的危害。

  说一千道一万,这种情况的根源还在于造谣、信谣传谣的“成本”太低了。对于那些借谣言来进行自媒体账号运营的人来说,面临的“处罚”往往不过是删文了事,不但不会伤筋动骨,甚至连皮肉伤都算不上。而一旦能够侥幸过关,其带来的关注度就是实打实的“利益”,他们怎能不揣着明白装糊涂?即便是传谣者,事后也压根连一句“对不起”都不用说,他们当然更加肆无忌惮了。

  显然,指望大家都能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全部自觉地不发布谣言和信谣传谣,实在有点太理想化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法律法规来进行有效约束,提高造谣传谣的“成本”,让人们不敢也不能再做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恐怕还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