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图片评论-正文
地铁“互撕”戏是街头垃圾文化
王捷
//www.auribault.com 2016-01-11 来源: 东方网
分享到: 更多

  9日,一段发生在北京地铁6号线,名为“北京男子地铁与人对骂:是不是卖早点的?别来北京!”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且有多家媒体对这段视频进行了转发。随后,这段视频中出现的“北京人”、“外地人”相互争吵的细节在网上引发热议,部分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个视频疑点颇多,疑似摆拍。(1月10日《北京青年报》)

  这是一种街头垃圾文化。其特点是专找社会丑陋的一面进行炒作,以“行为艺术”的面孔出现在公众眼前,表面看很逼真,实际上事先已经策划好了,给不明就里的人演一场戏,吸引人的眼球,挑起一个公共话题,达到博出名、博出位的目的。比如,“凤爪女”,剧情一波三折水被搅浑,,让人雾里看花,始终无法认识真相,这种被愚弄的感觉很不好。事实上这“姐”那“哥”之所以炒作出名,无不是如此。如此想一想,我们还要继续被人当猴耍吗?

  在多元文化价值时代,类似于这类希望靠炒作博出名、博出位的街头垃圾文化现象不少。比如,街头那些“穿越”者,某些想出名而高调炒作的“行为艺术”,某些三俗的商业广告,某些低俗的网络视频、段子,某些地域性的攻讦、对骂、歧视,等等,无不是污染社会风气、拉低道德底线、败坏社会风俗、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行为和街头垃圾文化。

  但是,这些街头垃圾文化之所以长期存在,有的人如蝇逐臭,就在于用“行为艺术”的幌子开路,迷惑众人,又有多元文化价值这个筐兜着,把什么东西都往里装,似乎一切都显得有理了,要包容它。实际上这些是西方的腐朽文化,是西方要没落的文化,是披着“行为艺术”和“多元文化价值”的文化垃圾,是借“行为艺术”和“多元文化价值”掩盖垃圾文化的真实面孔,为街头垃圾文化的存在提供沃土和养分。

  笔者认为,是时候认识垃圾文化的本来面目了,该对街头垃圾文化说“再见”了,弘扬中华五千的传统优秀文化,吸引世界先进的文化,比如慈善、爱心、人文、礼仪、温、良、恭、谦、让等等,重拾有助于塑造青少年品质和人格的传统优秀文化,以文明礼貌的先进文化影响一代新人,从而净化社会空气,滋养社会风气,修复社会道德,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人文和社会生态,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净化人们的生活环境,熏陶人们的精神和情操。

  政府部门、群团组织、文化载体和细胞等要集体行动起来,向街头垃圾文化说“不”,倡导人们做文明人,行健康事,共同呵护社会道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风气,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