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图片评论-正文
留学生遭遣送,反映“生活教育”之缺
戎国强
//www.auribault.com 2016-02-16 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 更多

资料图片

  杭州去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的小倪,因为担心挂科(考试不及格)而在社交网站上发帖才惹出麻烦——被取消签证回国,而且被开除的可能性很大

  怕考试通不过,可见小倪很重视、很在乎留学学习。但是,对考试的在乎,为什么会危及留学资格呢?考试和留学这两件事,在小倪那里怎么会对立起来的?几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都谈到了国内教育方面的问题。那么,这件事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缺失?

  小倪在社交网络上张贴持枪照,并暗示如果学校让他考试挂科,将让教授体会下当年“卢刚的恐惧”。卢刚事件发生于1991年,爱荷华大学教授、官员等5人遭卢刚枪击。因为这个帖子,小倪被取消留学签证,返回国内。事发后,小倪说“当时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指卢刚事件。这很奇怪,不知道的事情,你怎么拿来类比,声明自己要模仿卢刚?惹出事来了,用不知道来为自己辩解。不知道就不能轻率议论,否则,就是对他人和自己的不负责。当然,也可能是明明知道的,出事了才推脱“不知道”。如果一个人无论大小事情都懂得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就不太会闹自己打自己脸的笑话。

  那么,谁应该对一个学生的挂科负责?如果是学生平时没有学好,或者考试过程中出现了失误,教师给你不及格,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是因为教学质量等原因造成你考试不及格,也可以向校方申诉、交涉。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就把卢刚事件搬出来了。显然,小倪不知道应该怎么对待挂科问题,也不知道出了状况怎么处置才是对自己负责的做法。那么,怎么对自己负责呢?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懂得自己的权利是什么,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会造成恐慌,扰乱公共生活。

  并且挂科还没有发生,只是小倪自己的一种假设,怎么就立即想到用最过激、最极端的应对方式并公之于众?而所有可以采取的合理、合法的应对方式都被忽略过去了。这种反应模式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这种反应方式,在各种街头纠纷、办公室纠纷中都很常见。发生一点点摩擦误会,立即激化、升高到冲突的顶点,最后两败俱伤,这也是缺乏对自己负责的能力。

  那学校教育怎样培养人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呢?现代教育先驱之一陶行知,很早就提倡“生活教育”。学生在学校内外的经历、见闻,都是宝贵的教育材料,都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有机一部分,教育者应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自己所见闻所经历的生活现象,从中提炼、领悟其中的人生道理,包括权利、责任等基本社会意识和能力。但在现行教育中,“生活教育”是一个非常陌生的东西。现在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这个学生将来是要参加考试,要参加升学竞争的”,而不是“这个学生将来要有自己的人生的”。小倪也是被这样教育出来的,所以,他对挂科(考试)问题的应对措施,几乎让他失去了继续学业的机会——考试不再是留学生活的一部分,反而成了毁掉留学生活的一个起点。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