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图片评论-正文
爱惜粮食应成风尚
斯涵涵
//www.auribault.com 2018-05-23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新近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中国城市餐饮每年餐桌浪费食物约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需求量,浪费率高达12%。其中,大型餐馆、游客群体、中小学群体、公务聚餐等是餐饮食物浪费的“重灾区”。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导人们爱惜粮食;“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教导人们不要铺张浪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深刻阐述了勤俭与成败、勤俭节约与社会道德的内在联系……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的粮食箴言早已铭刻于民族道德圭臬之上,化为民众倡导并遵从的规范。然而,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日渐充盈丰富,一些人早已忘记了饥饿的感觉,也忘记了节约粮食的基本道理。大摆宴席、大吃大喝,似乎不如此不足以有“面子”,吃不完也要多点,不剩下似乎就显得不豪气和不富裕,连一些公务员和公务食堂也浪费严重,现实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更是司空见惯,不胜枚举。

  从小背诵的古诗词却并未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指南,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没有饥饿的体验,世界贫困地区的瘦弱身体也似乎是另一个世界的新闻而已。殊不知,在这些习以为常的陋习之中,在铺张浪费、不拘小节的集体无意识中,珍惜粮食、崇尚节俭的中华文明也在逐渐流失。

  其实,饥饿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虽然最近几年粮食产量呈现增长,但人均粮食占有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而随着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口不断增加,粮食供需依然紧张。尽管发生大饥荒的概率微乎其微,但中国的粮食问题还远没有达到可以高枕无忧的程度。

  前几年,我国各地开展了“文明用餐、反对浪费”、“光盘”行动,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机关食堂带头做起,在有效宣传、示范和监督下,“光盘”行动、节约粮食意识在中央国家机关蔚然成风。可惜随着时间的流逝,活动力度不断减弱,浪费粮食现象日渐抬头,不知不觉中仿佛又回到了原点,说明节约意识和文明用餐意识尚未成为国人的行为自觉。

  浪费率高达12% ,“满溢”的餐桌凸显粮食浪费之顽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不浪费粮食应该成为全民共识,从我做起,从不浪费每一粒粮食做起,让全社会形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与氛围,进而达到“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的目的。

  政府机关、公务员当成为厉行节约、遏制浪费的典范。公务消费往往影响到居民消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往往是引导社会消费的风向标。机关公务人员应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勤俭为本,执政为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严格财经纪律,改变工作作风,强化监督管理,同时严厉查处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行为,推广廉洁奉公的节约理念,营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使厉行节约、爱惜粮食成为自上而下的时代风尚。

(原标题:爱惜粮食应成为自上而下的时代风尚)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