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求求你,表扬我……2月16日,记者接到了一位张姓男子的电话,在电话中,他将自己多年来做的好事说了出来,希望记者能报道出来。8年多的时间里,吉林长春烧烤店老板张金彪花了近20万元捐资助学,2014年张金彪获选为长春好人。(2月18日《新文化报》)
说到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人们都希望雷锋精神能代代相传,期望好人有好报。但面对高调张扬的好人善举,尤其是当事人“求表扬”之类的自我褒奖,人们又不免以“做好事不留名”的思维定势揣度衡量。面对张金彪此次“求表扬”的异常举动,也许有人会给以“作秀”的惯性解读。一方面赞赏好人的爱心奉献,一方面又不屑于“求表扬”式的自我夸奖,这就是现时人们的矛盾心理。
其实,好人张金彪拿出真金白银资助贫困学生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一干就是8年。借用毛主席那句名言:“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由此解读,媒体宣传一下张金彪好人好事理所应当,即便是其本人主动要求宣传,也当无可厚非。毕竟他想宣传的是一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正如张金彪所言:“这不是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而是要通过表扬来感染其他人去做好事。”
稍稍察看一下张金彪的近年简历,可见他并不缺乏表扬。不仅事迹登过报,电视上“露过脸”,而且当上了区政协委员、民盟委员、市民巡视员,并荣获过“长春好人”称号,可谓有荣誉、有地位。但张金彪为何还要求再度登报表扬?其内心的“缺憾”或“希冀”究竟是什么?在笔者看来,除了他不断做好事仍希望持续得到认可和鼓励的客观因素外,期盼“好人”队伍壮大、善举效应延续、公益事业做强,就是他萦绕于心的最大心愿与梦想。
当下社会不只弘扬爱心善举,同样倡导知恩感恩。懂得感恩不仅是与乐善好施一脉相承的道德良知,也当是国人礼尚往来应有之举。基于“做好事不留名”和“行善不图回报”的惯性认知,“这是我应该做的”往往成为见义勇为者的谦辞。但令人遗憾的是,行善者的高风亮节有时并不能为受惠者所理解,后者有时甚至会以为自己得到救助是“应该的”,浑然不觉自己应该秉持一种感恩的心态。事实上,如果说政府表彰、媒体报道是正能量不可或缺传播渠道,那么受惠者的感恩言谢,更是对好人善举的莫大鼓舞。而对施惠者的最大回报,莫过于效仿榜样,传递爱心。
必须正视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即好人宣传往往是“热闹一时、静寂一世”,“听起来感动、想起来激动,过后却一动不动”。破解这样“昙花一现”的短时效应,让好人善举的“榜样”效应可持续和规模化,则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与思考。人们乐见张金彪事迹已引领五六十人投入公益事业的感召效应,并期待“求表扬”的再度发力,能助推张金彪早日圆梦。
武汉晚报:看不懂怎么进行监督?2010-03-15 |
武汉晚报:看不懂怎么进行监督?2010-03-15 |
曹 林:媒体人引咎辞职,官员在自我表扬2010-12-10 |
钱江晚报:新医改方案,看得懂才能用2008-12-28 |
钱江晚报:新医改方案,看得懂才能用2008-12-28 |
刘昌海:创造条件让政务微博敢谈“政”2013-09-25 |
新京报:问部长“私事”是希望政策接地气2014-03-07 |
刘雪松:在张铁生的亿万身价中读另一本书2014-08-01 |
张 柯:看点看不懂的东西2015-01-16 |
朱珉迕:读懂成思危的“危言大义”2015-07-1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