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漫画 徐简
离秋季开学还有3个多月,新学期的教材已修订完毕。教科书修订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的变与不变总能引发热议。有人发现,一些教科书的部分内容已落后于时代了,不仅学术观点滞后,而且有违基本常识;也有人怀念过去的教科书,英语教材的虚构人物“李雷”和“韩梅梅”甚至成了电影形象;语文教材总是争论焦点,而理科类的教材也常被吐槽为“不接地气”。谁也无法否认,虽然教材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但它承担了向下一代传授最基本知识的使命。
@林南朔:翻看小侄子的教科书,发现满是彩色插画,形式特别活泼,但内容的“厚度”却下降了,过于简单。现在的孩子们掌握的知识挺多,教科书已无法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建议教科书多增加一些课外阅读篇目。虽然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但多受网络影响,接触了很多快餐知识,缺少传统文化熏陶和传承,这也是我最担忧的。
@王?忘:我上学时数学不好,每次做数学题可难受了,脑筋转不过弯,不知道怎么解题。所以也特别爱抱怨水池注水这样的题目,觉得特别无聊:出题的人是不是闲着没事干,水厂要天天这样岂不是早倒闭了?回过头看,这样的题目培养了我们的思维能力。谁也无法否认教科书给予了我们很多知识。我也希望教科书更务实一些,用的事例更符合实际一些,那样才更容易被认可与接受。
@Li+并释放了一个电子:说到教材,我想得更多的是辅导书!小学、初中、高中,做过各式各样辅导书上的题。教材上的题比辅导书的简单很多,而辅导书的难度更接近于考试难度,而且辅导书的归纳总结也很全面。我有个一直没解开的疑问:教材的作用是什么?仅限于引导吗?
@暖小皖: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所有教科书我都保留着。看到很多同学都把教科书卖了或扔了,感觉挺可惜。也许因为我非常喜欢书,无论什么样的书,我都有一种敬畏和珍惜感,包括教科书。教科书承载了我读书时代的所有回忆,尤其在记下的笔记中,有时候我会调皮地为插图人物画个眼镜或胡须。现在偶尔翻看教科书,是满满的回忆。我特别珍惜自己的教科书,一发新书,我就会用牛皮纸、报纸或买的彩纸把书包起来。
@Xayuncy: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课,课文选取应秉持思想性与文学性并重的原则。忽视思想性,再漂亮的文字也是水中浮萍。同样,缺乏文字魅力的文章,即便思想内容“高大上”,也不适合选入教材。对于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课文的变化,不应将思想政治性作为唯一标准,还必须考量其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力。让学生记住南京大屠杀,主要是历史课的功能和使命,不应对语文教材篇目的变化作过分解读。
朱四倍:请问教育部:大学何时可以去行政化2014-03-05 |
谁制造了大学教授“开会为生”的怪圈?2016-03-09 |
教授为何 “热衷”开会2016-03-11 |
“死个把人问题不大”,那什么问题才算大2016-05-2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