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人社部官网日前更新了最新全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数据显示,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达2190元,为全国最高。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为北京,达21元。相关专家表示,经济进入新常态,人工成本上涨快,企业压力加大,物价水平也保持低位运行,因此,现阶段需要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12月14日《中国新闻网》)
●析理
生命线 人才是关键
最低工资是一条“无形的线”,一头连着广大员工及其利益,另一头连着诸多企业及其未来。具体来看,最低工资标准是一道“保障线”,政策性保障职工的最基本权益,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分配;最低工资标准还是一条“生命线”,职工生存的生命线,职工权益的底线;最低工资标准是一个“起跑线”,确保让员工不输在“薪”起跑线上,接下来,应该是“加速跑”,同时,对企业来讲,也是一种鞭策与促进。
最低工资讲究“平衡与博弈”。眼下,不少企业处境困难,而这种压力肯定会传导与传递到员工身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员工,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敢跟企业“叫板”,因为饭碗捏在企业手中,随时可能“丢”。所以,就目前来讲,劳资双方的权责利尚不对等,劳动者“求权利”,很可能意味着“砸饭碗”。最低工资标准以及相关规定,可以起到平衡作用,从理论上讲,可以“兜底”,并且,让劳资双方利益避免“零和博弈”,步入“正和博弈”。
最低工资标准要发挥“衍生价值”,释放“人文关怀”。鉴于此,一方面有必要赋予“强制性”——要求所有企业都必须执行;另一方面应该具备“激励性”——鼓励企业“超标执行”。再延伸一点看,劳资关系中的工资问题也是“最低评判标准”,在此基础上,还包括其他福利待遇,精神范畴的权益,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等。越是在困难的时候,企业与员工的抱团越关键,企业的健康发展,来自“人”的健康发展;企业是否有发展的潜力,来自“人”是否给力。
王旭东
●建言
差距大 无力涨工资
纵向比较,我国一些地方尤其上海等发达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显得不算低——如2010年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120元,6年来增长近1倍。
但进一步从理想角度审视,仍不得不承认,目前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即便是上海等地的最低工资,事实上仍是明显偏低的。我国《最低工资规定》中明确规定、同时也是国际上通行的一个测算最低工资的基本公式是:“月最低工资标准相当于当地月平均工资的40-60%”。而据统计,2015年上海市的职工平均工资为71269元,月平均工资为5939元,这意味着,即使是按上述公式中的40%下限计算,月最低工资标准也应该是2375元,而非目前的2190元。
最低工资标准之所以会明显偏低,除了计算标准之外,这样两个事实背景,恐怕是不可忽视的,其一,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背景下,目前我国作为最低工资参照和计算依据的“平均工资”,实际上原本就是一个相当“不均”的数据,并不能准确地反映真实的收入状况;其二,囿于沉重税负的压力,在“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目前企业的经营状况普遍不佳,难以给职工开出更高的工资,根本无力负担更高的用工成本。
因此,要想改变避免最低工资标准的偏低状况,笔者以为,至少需同时从上述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在居民收入分配的角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不断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让最低工资相对平均工资,不再显得那么悬殊;另一方面,在整个社会国民财富分配角度,进一步加大政府减税、“藏富于民”的力度,通过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为包括最低工资在内的职工工资的提升,提供更大的空间,让企业不仅有意愿,而且有能力,为职工涨工资。
张贵峰
●反驳
物价低 找错了理由
降低最低工资指导线的事情大家早就知道了,尽管舆论中反对的声音不少,但也无法改变降低的结果。当然,最低工资指导线不具有法律效力,企业该怎么开工资还是怎么开工资。但是让笔者纠结的,是专家为降低工资指导线找的理由。经济新常态,人工成本大,企业压力大,这些理由原本就不成立,企业压力大就让职工受伤?用工成本高就让职工让利?
而我更想说的,是另外一个降低工资指导线的理由,他们的说法是“物价低位运行”。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最近这段时间商品价格很便宜,生活成本降低了,所有涉及百姓民生的物价都处于“低位”层面。意思是说,既然物价处于“低位”运行,既然花销不大了,工资就可以低点了。这完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专家岂能信口开河?“物价低位运行”究竟是谁的感受?
物价走高是不争的事实。比如房价,尽管治理房价的举措一个接着一个,可是房价依然任性。还有,青菜涨价了,猪肉涨价了,鱼虾涨价了,就连街头的馒头也涨价了。前几天,看到北京的一篇报道,说是青菜的价格上涨了不少。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能吃得起葱姜蒜的人都是富人”,当“蒜你狠”、“姜你军”在影响我们生活的时候,当高校在提高学费的时候都给出了一个“物价上涨了学费也要涨”理由的时候,当一些廉价救命药摇身一变成为“最昂贵的药”的时候,试问“物价低位运行”的结论何来?
降低最低工资标准,原本不是什么大事,毕竟最低工资标准并不是最终标准。让我们不能接受的是,降低工资标准的理由竟然是“物价低位运行”!是“高位”还是“低位”,百姓最有感受。所以,说“物价低位运行”,这个降低最低工资标准的理由找错了。郭元鹏
●反思
保权益 法律是底线
从人社部公布的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来看,仅有上海、天津、北京等9个地方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数量明显少于往年;特别是,有的省份还明确提出冻结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长;但均是当前各地经济发展形势的真实反映。事实上,冻结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长,并非意味着最低工资标准将会下降,稳定和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仍是各地坚守的方向。然而,必须正视的是,落实最低工资标准,通常会阻力重重,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没有严密的常态监管,即使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也仅是纸上“画饼”。
事实上,要求取消最低工资标准的声音,从来就没有消停过。问题是,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劳务市场还欠规范,用工单位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现象相当普遍,一旦取消了最低工资标准这个“紧箍咒”,势必会助长部分不良企业压榨员工的不良风气,员工按劳取酬的合法权益将无法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滑的不利环境下,一些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的企业,就会把拖欠、克扣、削减员工工资,视为救命的稻草。可见,假如取消最低工资标准,利益受损的还是普通员工。
调查显示,42%的企业未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且很少有用人单位因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而被处罚。因此,若想最低工资标准在各地真正落地,尚需工资立法兜底。首先,应尽早出台《工资条例》,把“调低限高”作为核心内容,既要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又要限制垄断企业高工资,不断消除行业差别和分配不公。同时,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兼顾企业利益,使企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不向员工转嫁经营成本。汪昌莲
●三言两语
看看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再看房价,真的无语。
——维鑫
最低工资只是指导标准,很多地方劳动力不足,高工资都招不到人,不要说最低标准了。
——兰草
既然有最低工资排名了,为什么不再做一个物价排名呢?——张海
如果企业不执行怎么办?不执行的企业很多,不止一两个。
——北极的光
只发这些平均、最低工资有什么用?要同时公布一下拿高工资的有多少人,拿低工资有多少人啊。
——轻风
只要物价能稳定不涨,生活成本不提升,我觉得比涨那么一点点最低工资要好。
——天冷了
盛 翔:工资上调倒逼企业升级2014-01-16 |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倒逼企业“强身健体”2014-01-17 |
王 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为何遭到拍砖2014-04-11 |
经济日报:应科学确定最低工资标准2015-04-13 |
聂日明:最低工资到底应该定多少?2015-07-24 |
频繁调整最低工资可能破坏市场2016-05-18 |
让最低工资不再像是“形象工程”2016-05-18 |
让最低工资不再像是“形象工程”2016-05-23 |
频繁调整最低工资可能破坏市场2016-05-24 |
最低工资能不能“甘蔗两头甜”2016-08-2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