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编外谈-正文
随礼禁超50元并非管得太宽
//www.auribault.com 2017-05-23 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 更多

  党员干部随礼不超过50元,同时向农村、社区倡议50元的标准,建议修订“村规民约”时参考。日前,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出台《关于开展树新风、改陋习、促脱贫的意见》,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在全市139个村、23个社区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全市干群更新观念、革除陋习。对此,舆论有赞成的有反对的。赞成者认为,这是引导干群更新观念、革除陋习,移风易俗的好举措;反对者认为,这是政府干涉乡风民俗和村规民约,是在管闲事。(5月21日人民网)

 ●赞成

  破解人情负担的好棋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为红白喜事定标准,“政府指导价”为人情债减负,这是树文明倡新风的一着好棋,也是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关键一步的题中应有之义。值得点赞,也值得推而广之。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注重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适当的人情往来本无可厚非,但礼尚往来的精髓在于真情互递。我们看到,如今人情礼变味, 在不少地方农村,除了红白喜事等传统的喜酒外,还冒出许许多多的五花八门的“喜酒” 送份子钱的怪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情消费也水涨船高。在“面子观”的作祟下,大家都打肿脸充胖子,相互攀比挣面子。随礼数额有些变味,礼数变成了钱数,礼仪只剩下礼物,人情消费日益泛滥,让不少人不堪重负、不胜其扰,变成一种人人厌恶躲避的负担和包袱,成为当下破坏社会风气的突出问题。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一些乡村,人情消费竟然占农民年收入的50%以上。 大家都在为“人情礼”所累,被“人情礼”压折了腰而叫苦不迭。“红色罚单”让人“HOLD”不住。以至于有人为了躲避人情债而假装生病住院。正如群众调侃:“辛辛苦苦干一年,一半给了份子钱”。成为“脱贫最后一公里”的最大心病。如何遏止这种畸形的人情消费现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红白喜事定标准,引导全市干群更新观念、革除陋习,号召党员干部带头,这是革除陋习的重要一环。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干部应该是破除陋习,移风易俗的带头人。要让脱贫的农民不再因人情消费返贫,需要转变观念,党员干部带头,革除人情消费攀比之陋习,破除面子观,回归人情消费的本真,人情债的“红色炸弹”的引信才能被拆除。要让来之不易的血汗钱尽可能多地存留在农民手里,必须破除陋习,倡导文明新风,让人情消费返璞归真。也是“脱贫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步。 (汪代华)

 让情分回归本位

  党员干部随礼禁超50元的规定,单纯从经济角度来看,似乎是与社会脱节。无论是在富裕地区,还是在贫困地区,50元都不值得一提。

  笔者算了一笔账,这笔账是按照我所在苏北普通县城的标准计算的:无论是红事还是白事,在县城的饭菜标准是每桌500元,500元的饭菜已经显得有点“寒酸”了。除了500元的饭菜之外,每桌需要4包烟,按照每包25元的价格计算,是100元。每桌平均需要6斤酒,大概是200元左右。再加上糖果之类的开销每桌是50元,这一桌算下来大概是850元。如果每人只交50元,每桌坐10个人,收取的礼金是500元。这就意味着每桌对于事主来说,要倒贴350块钱。一场酒席办下来,不仅不能赚钱反倒是“赔本的买卖”。当然,这只是一个苏北县城的计算方式,如果是上点档次的地方,花费会更多。那么,这种计算方式有没有道理?完全按照经济价值来计算,50元的礼金确实是低了。

  不过,看问题不能只是衡量经济价值。什么是人情礼节?依据字面的意思来看,就是“互相往来的礼节”。换句话说,也就是你来我往的事情。单纯地从经济角度计算是“赔本的买卖”。可是,更应该知道人情往来是相互的事情,你这次给了他50元,他下次给你的也是50元。实际上,谁都没有损失。

  再说,对于“随礼禁超50元”也不能只是计算经济价值,还需要看人情往来的价值。正所谓是“礼轻情意重”,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人情往来之中“情”字的价值。情感是相互的,何必在意经济价值?总体而言,“随礼禁超50元”更看重的是“随礼”中的情谊,是改变人情往来极端化现象的需要,让人情往来回归本位,绝非多管闲事。(郭元鹏)

 ●反对

  有点矫枉过正

  树新风、改陋习,很有必要,尤其是新婚宴、满月酒、升学宴、开业喜等人情往来名目繁多的当下,更是社会的不良风气。各地出台文件,对红白事进行规范,甚至是在礼金上定标准也是通用的做法。阜阳市界首市的标准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就是党员干部随礼不超过50元,这个标准虽严但也够狠的。不过,具体来看也有点矫枉过正。

  首先,50元够干啥?在高物价的当下,可以说,50元钱能够买到的东西寥寥无几。有些红白事是不得不办的,50元随份子,在如今的确是少。

  其次,为了推动意见的落实,界首市要求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严格做到随礼不超过50元,仪式从简,不大摆筵席、随礼不就餐。也就是说,只随礼不吃饭。无论远近,来了都是客人,不吃饭还叫筵席?尤其是远道的客人,到饭点了还让人走,简直有点不近人情。因此,这样的规定有点不那么人性化。

  再者,50元标准,仪式从简,不大摆筵席、随礼不就餐,不仅实施起来有难度,而且监督起来也会费劲不少。虽说各地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但是主家的事儿该咋办,毕竟外人决定不了。主家是当家的,自然自己说了算。这就涉及监督问题,谁去把好第一道关口,突破了标准谁去叫停等,这些远比纸上简单的规定复杂得多。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是人民群众之所盼。更何况因婚丧嫁娶致贫的滋味不好受。但是,这个新风该咋树立,这些陋习该咋祛除,靠一纸文件中规定的“硬指标”,远远不够。50元的标准拿捏不好,更有可能物极必反。

  因此,笔者以为“党员干部随礼禁超50元”有点矫枉过正。尽管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一季度,界首共有3100余例红白事实现了简办,累计节省开支2170万元,其中贫困户341例红白事,节约开支280余万元。这其中,又有多少是执行了“50元的标准”,又有多少落实了“随礼不就餐”的要求。这些数字,才是真正体现文件功效之处。 (杨玉龙)

●期待

  推动淳朴民风

  亲朋好友家里有喜事,上门道个喜,随个礼,是中国人的传统民俗礼节。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随礼该随多少,却让很多人纠结:随多了,经济上负担不起;随少了,情面上好像过不去。而今,规定党员干部随礼不超过50元,同时向农村、社区倡议50元的标准,无疑为人们破解“人情困境”提供了思路,为坊间革新人情往来、移风易俗作出了典范。在“人情债”负担严重的当下,随礼不超过50元,比较切合现实,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杜绝礼金的相互攀比,传递出一种淳朴的民风。

  在物价飞涨的当下,随礼不超过50元,虽然少了一点,但办喜事求的热闹、吉祥,求的是大家互帮互助,和谐相处,而不是把收礼金多少作为衡量关系、亲近的标准,也不是把收礼金多少作为敛财的工具,因而,对随礼不超过50元不必说三道四。这样一来,每家每户都如此,大家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就会感到公平、合理,愿意执行,才能使这种红白喜事参照标准执行下去;同时也能够避免有些人“打肿脸充胖子”,导致因随礼而陷入家庭经济危机。何况,收了他人的礼金,该还的还得还,甚至是加倍偿还。一旦收多了,到还礼金时,往往也会成为一种负担。

  时下,一些人把“礼”的内涵念歪了,每逢红白喜事总习惯于大操大办,这种把钱看得比情感还重的做法,本身就背离了礼尚往来的初衷,正确处理好“面子”和“里子”的关系,重新整理自己的人际交往原则,让其与自己的经济能力和意愿相符,别让随礼成为一种负担。随礼不超过50元,至少不会出现攀比、浪费的现象,让人情交往更加淳朴,不再成为一种心理和经济的负担。 (玫昆仑)

●三言两语

  不以金钱多少论人情,随礼可以随意而轻松。

  ——王锋

  要理智地看待随礼,不可以过多,也不可以过低,政府如此规定,有失简单粗暴之嫌疑:50元的标准有点低了。

  ——卢达

  其实很多人家办酒席并不赚钱,说到底是在比拼“烧钱”,或说共同浪费钱财,目的仅仅是“炫富”而已。

  ——涂启知

  要摆脱“随礼风”或“人情债”负担,除了依靠行政力量教育引导以及通过修订村规民约规范提醒,更重要的是倡导“不整无事酒、节俭办酒席”的新风尚,对于改变日益走偏变味的“随礼风”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郝义东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