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张海涛:蓝天上的试飞“导演”
//www.auribault.com2014-09-16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裸露的橙黄色线路,遍布的测试设备……回想起第一次坐上试验飞机的心情,张海涛用“震撼”来形容。

  张海涛是一名试飞工程师。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设计专业毕业之后,他先后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硕士学位。在张海涛学成归国那年,恰逢中国民航组建首个适航审定试飞团队,他便申报了这样一个在别人眼里“高风险而且出差次数很多”的工作。

  试飞工程师这个职业对从业者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知识储备有着很高的要求。除了视力放松条件,其他选拔标准都是按照飞行员的标准制定的。经过严格的选拔,又在美国试飞员学校进行了1年多的严苛培训,张海涛顺利成为试飞团队的一员。

  张海涛的工作包括,制定试飞计划,和试飞员配合进行试飞,试飞结束后还要根据海量数据分析飞机的各种性能参数。在他看来,自己就像一个“导演”。试飞员在驾驶舱里操控飞机时,张海涛就坐在客舱里,盯着屏幕上显示的各种数据,给试飞员发出下一步指令。“飞机飞多高,多快,达到什么样的状态,都由我们来安排。而试飞员更像是演员的角色。二者必须默契配合。”张海涛说。

  一架新型号飞机研制成功后,必须经过各种条件下的试飞来验证其性能。为了确保飞机的飞行安全,试飞时需要模拟许多极端情景。普通飞机发动机空中停车率极低,可是试飞时,一天就要验证十几次。一般航线飞机几乎不会进入失速状态,而试飞时一天也可能要验证几十次。可想而知,张海涛的工作中蕴藏着极高的风险。

  有时试飞结束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张海涛会有一点“后怕”。可每次试飞时,他根本顾不上紧张。“越是在危险的情况下,越要集中精力紧密关注飞机的状态,和试飞员进行沟通。必须冒风险,试验数据才会更完整,对国产飞机性能的验证才更有利”。

  经过7年多的实践锻炼,张海涛已经历过国内外5个重要飞机型号的审查工作。2012年,国产新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经过了10年的审查工作,正式进入最关键的收尾阶段——局方验证试飞阶段。作为试飞团队中的主力队员,张海涛承担了大量高风险试飞科目,先后完成了高原单发大重量起飞试验、自然结冰试飞等高风险科目20余架次,完成审定试飞科目近100架次,试飞时间200小时。

  汽车出了故障可以靠边停车,但飞机不行。在张海涛和他的同行中流行一个理念:试飞时要假设将来自己的家人会坐上这架飞机出行。“所以如果不在取证阶段把最极端的情况测试到,就无法保证飞机的安全,保证家人的安全。”

  微寄语

  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坚守大飞机审定试飞一线,捍卫公众航空安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