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国家工程师》系列报道之三:铸造“大压机”
//www.auribault.com2014-10-03来源: 新华网分享到: | 更多 |
一个男人的选择
中国崛起,使二重集团与中国大飞机再次相遇。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因为“运十”项目,二重集团承担研制6.5万吨大型锻压机的任务。可惜“运十”中辍,“大压机”随之停步。
多年后,师昌绪院士说,国产大飞机立项,研发大飞机大型锻件的锻压装置必须立足于国内,否则会“受制于人”。
陈晓慈算账: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可以使成形的机械构件具有精确外形与高精度尺寸。飞机上85%左右的零件都是构件,以中国航空市场目前的发展态势,未来全国新增加的机场数量与飞机数量,将成为“大压机”巨大的市场空间。
但8万吨的模锻压机此前从未有人做过,全球最高纪录是苏联的7.5万吨压力机。
中国“大压机”,也被二重的工程师们视为人生中的大战役。
毕业时,闫杰“毫不犹豫地选了二重”。因为“这是一个男人的选择”。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动摇过,觉得国家不支持军工”。他们曾给汽车做模锻件,也盈利不少,“每年有一个亿”。
转机始自“南联盟炸馆”事件,国防项目上马。闫杰回忆,当时人们觉得“机会来了”。此后,二重集团一直在“盯”相关行业、相关部门。他们曾无数次跑原国防科工委、跑“沈飞”争取项目。8年前,“沈飞”的“11号工程”终于被他们获得。
二重集团迅速砍掉了所有的汽车模锻件业务。作为中航工业体系外唯一的锻造厂,二重集团的主力生产厂“万航模锻厂”,从“挤进门”到“坐到沙发上”,后来“坐到了饭桌上”。
这背后是几十年老厂“一声令下,没有任何含糊”的风格。
中航系统飞机专家的公开回忆录中说,“11号工程”就是歼11系列战机。
编辑:郑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