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致敬!国家工程师》系列报道之六:解放90万井下采煤工
//www.auribault.com2014-10-08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天地科技副总经理黄乐亭,采煤自动化在这一代煤炭科技工作者身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刘洋摄)

  编者按:13层楼高的8万吨“大压机”,锻压出飞机的起落架、主梁;上千个软件组成的网络控制系统,成为高铁列车的大脑和神经;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期待着挽起南海的浪涛;4000吨起重机,将为大型核电站扬起臂膀。

  重大装备制造,事关国家命脉、国家安全。在这个领域默默付出的人们,当得起“国家工程师”之名。他们专注的,是代表国家核心制造能力的大国重器;他们的事业,撑起国民经济的脊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之际,新华网与《瞭望东方周刊》联合推出大型报道《致敬!国家工程师》,向读者介绍十个代表“中国创造”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项目以及它们的核心团队。

  黄乐亭出生时的1960年1月,原煤炭工业部在辽宁阜新召开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现场会,要求放下铁锨,实现采煤机械化。

  这是中国首次系统提出、大规模实施煤炭技术革命,寄望推动采煤方式从人工转向机械化。

  1960年5月9日,山西大同矿务局白洞矿14号煤尘爆炸,矿井全毁,死亡684人,其中677人在井下直接死亡。

  1960年,中国的煤炭产量增长了37%,但死亡人数一并激增,共有6036名矿工死亡。

  53年后,黄乐亭组织研发的“煤炭综采成套装备智能系统”应用示范取得成功,陕西“黄陵一号”煤矿的一个工作面,首次成功实现无人化开采——整个生产过程中,采煤工作面支护区域可以没有一个人。

  “煤矿的重大灾害主要发生在采煤工作面,为煤矿工人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减少井下作业人数,核心在于自动化控制开采设备的全面应用。”如今作为“全智能化煤炭综采装备”负责人之一,天地科技副总经理黄乐亭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安全、高效,是中国煤炭工业65年来的终极梦想。如今,它在黄乐亭这一代煤炭科技工作者身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通知书发错了吗

  上世纪70年代,中国煤炭产业初步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此时发达国家已完成了向大型化和集中化生产的技术改造,领先中国20年。

  1977年10月,邓小平亲自拍板,从国外引进100套综采设备和国内制造500套综采设备。

  这一年,黄乐亭参加了“文革”后的首次高考。他报考了清华大学计算机自动化专业。看到录取通知书上写着“山东矿业学院地下采煤专业”,黄乐亭一时没反应过来,以为通知书发错了。

  黄乐亭是山东龙口人,家门口四五公里外就有一处煤矿,但对它从未在意过。他觉得,采煤不需4年高等理论学习。

  因为安全问题,身为村支书的父亲对采煤行业也有担心,但还是希望家中能出个大学生。1978年3月,黄乐亭去了450公里外的山东矿业学院。

  两年后,同样被调剂进入山东矿业学院的张良成了他的师弟。30年后,二人共同研发了在中国煤炭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煤炭综采成套智能系统”。

  国家改革开放之际,煤炭产业却遭遇滑坡:1980年原煤产量6.20亿吨,比上一年出现2.4%的负增长,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黄乐亭和张良师从煤炭行业的第一位中科院院士宋振骐。

  “宋老师听到哪儿有没去过煤矿,随时上火车,再拿着他的中科院证件找列车长补票。实地测量数据结束后,又在回来的火车上整理数据,寻找规律。他的许多著作、论文都是在火车上完成的。”张良回忆起跟随宋振骐下井的岁月,无限感慨。

  黄乐亭的回忆是:每到井下遇到工作面压力增大、顶板轰隆隆作响的危险时刻,工人都往外跑,只有宋振骐一人往里钻。

  如此钻研之下,宋振骐为中国人开创了新的煤炭开采理论。 但他的学生们认为,危险不再应该成为中国煤炭工业的代名词。

  创新引领发展

  大学毕业后的黄乐亭被分到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唐山经历大地震后,有些办公楼还没开始复建,黄乐亭只能在简易房里办公。

  他被分到矿山测量所做建筑物下采煤课题组,尽管师从宋振骐这样的大家,但实际操作起来黄乐亭还是感觉到了自己的稚嫩。

  “创新引领发展”,这是黄乐亭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1985年,测量所迎来了史上最年轻的课题组组长。

  之后黄乐亭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主持筹划申报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国村庄下压煤量大面广,但村庄建筑物的牢固度远低于城市,如何保证采煤时塌陷小、村庄房屋破坏轻,成了他关注的重点。

  在他人生道路上快速成长的八九十年代,中国煤炭业正在机械化道路上突进。

  1989年12月30日,《中国煤炭报》最后一期的头版头条,红色标题赫然——《历史性的突破:原煤产量跨越10亿吨大关》。

  一年后,刚刚大学毕业的韦文术进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研究院,从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和掘进机液压系统的研究。

  此时,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煤炭企业已经率先在工作面采用了计算机技术,实现了采掘设备的自动化及井下环境安全信息的实时监测。后来西方国家纷纷跟进。

  韦文术深感中国采煤机械和国外差距巨大。在太原研究院的十几年时间,他专心做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研究。

  整个煤炭综采成套装备智能系统,主要包括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运输机及其自动化系统。自动化采煤实现以前,煤矿工人需要在工作面手动调节支架的升降和前移。核心的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实现后,煤矿工人将从危险的工作面解放到安全的顺槽监控中心。

  韦文术的梦想,直到十几年后才得以实现。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