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科技信使孙素芬:支农28年惠及2亿人次(图)
//www.auribault.com2014-10-08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孙素芬(左)到农户家指导

  ■她在全国首建农民远程教育和信息服务体系,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

  ■她被农民亲切地称为“科技信使”,科研成果被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

  ■她领导下的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被称为“科学致富的源泉”

  ■她就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孙素芬

  作为农业信息化的开拓者和领头人,孙素芬创了农业信息化的多项第一,其多项科研成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一直以来她都致力于让农民致富,多次手把手教农民学电脑。对农民的要求,她总是有求必应……28年来,她利用服务热线,农业网站等传播知识,提供信息,惠顾农民2亿人次。

  三网合一远程培训农民

  “北京模式”被广泛推广

  1986年孙素芬进入信息所,从事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足迹踏遍了京郊182个乡镇。

  正是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孙素芬发现了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过去农业技术的传播都是靠口口相传。农科院一个新成果出来,传到乡镇,再到村,最后到农民,周期太长。明明很好的成果,等传到农民手中有可能都过时了。”

  于是1999年孙素芬开始做起了农民远程教育,让新技术第一时间传到农民手里。“当时计算机网络刚刚普及,农村利用很少,我们就先考虑用卫星的方式,在县镇建卫星接收站。”这样,专家讲座,一项技术同一时间各乡镇农民都看得到,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大大提高。  

  2001年,孙素芬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主持建设“北京市农村远程信息服务工程中心”,综合集成应用卫星网、互联网、通讯网、有线网等技术手段,构建了“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农民远程培训体系。

  这项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北京模式”,现已在全国20个省市的200多个地区推广。

  那时,孙素芬天天下农村,手把手地教农民上网,每天工作13个小时,节假日也不休息。

  2002年,在孙素芬的帮助下,怀柔区喇叭沟门西府营村的彭光海,在自家安装了卫星接收器,成为第一个在自家建立远程教育站点的农民信息员。他坐在家里收看远程教育节目,很快掌握了信息,开阔了视野,发展了食用菌栽培项目,还承包荒山建设果园,每年增收数万元。

  当地农民纷纷到彭光海家学知识、学技术,他家被称为“农业科技加油站”。

  孙素芬还帮助彭光海发展温室大棚种植黑木耳,及时联系银行、信用社申请贷款,还把国家扶持农户的优惠政策印成材料快递给他。现在,彭光海家日子过的红红火火,两个孩子顺利完成学业,进入工作岗位。彭光海经常说:“感谢远程教育,感谢孙所长。”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