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薪火相传一直是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条内在脉络,从历史——文化中追寻价值依据、获得情感认同,营造一方心灵家园,恰是中国人进行价值建构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因而,不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的文艺作品当中,历史作为文化精神的基本载体都是一个恒久不变的抒写主题。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公布,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这意味着网络文艺已成为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网络文艺,正式从边缘走向中心。在由网络文学、小说改编电视剧、动漫、游戏、音乐等组成的网络文艺中,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无疑蔚为大观,影响最大。1998年第一部互联网畅销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在BBS上发表,2004年被改编成22集同名电视剧播出。后来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电视剧纷至沓来,如2011年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失恋三十三天》上映,2012年上星播出的《甄?执?罚?015年6月首播的网络季播剧《盗墓笔记》和最近播出的电视剧《花千骨》《琅琊榜》等,无不引发收视狂潮。
网络文艺依托时代科技发挥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影响甚至改变着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相对于传统文艺,网络文艺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创作与消费两端合一的商业化运作。这种运作模式为网络文艺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也往往裹挟着娱乐至上,偏离历史——现实的弊端。
不管网络文艺有多少自己的特点,它的属性终究是文艺,而文艺一定是要反映现实,蕴含历史——文化观念的。当然,不应该要求网络文艺像传统文艺那样“反映现实”,但应该具有“历史温度”。所谓“历史温度”,就是对历史——现实的真切感知,这种感知不一定要达到深刻的理性高度,但要在对历史——现实的体味中感受到理想的阳光和人性的温暖。在这方面,有的网络电视剧和网络歌曲就做得很好。例如,网络歌曲《你是我的小苹果》的爆红固然与其“病毒式营销”不无关系,但切中人心的平凡而又可贵的人间温情是其广泛传播的内在原因。
在网络文艺中,“史之所无,情之必有”的传统文艺创作方式更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网络文艺借助自身的科技优势,更容易摆脱种种限制,更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我。这一方面有助于开凿人性深度;但另一方面也容易走向极端,进入“玄幻”。在一些网络历史剧中,历史情节已然变味,成为一张张画皮,在妍媸毕现中展示出的是丛莽杂生幻象,历史化成为化历史,历史元素蜕变为怪力乱神。这不能不说是网络文艺发展的一个误区,也是网络文艺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坚持“历史温度”,则是消除上述弊端的良方。
“历史温度”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我们的心中。任何现实都是历史的时间性生成,任何历史都是现实的时间性固化,如果我们把历史看成一团黑暗,那么我们心中的光明因素从何而来?因此,“历史温度”来自优秀文化传统的积淀,来自我们对建构未来的渴望。在这一历史文化进程中,网络文艺必定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单位:国务院参事室)
艾 斐:文艺繁荣,增长之后是提升2011-11-01 |
张 显:电视剧创作也需“走转改”2012-06-01 |
李浩燃:“神剧”重播,有何不可2013-02-20 |
文化言论:“亿元时代”对电视剧是好是坏?2013-09-23 |
“亿元时代”对电视剧是好是坏?2013-09-23 |
胡杜威:名人题材要“细说”,不要“戏说”2013-10-22 |
胡杜威:名人题材要“细说”不要“戏说”2013-10-23 |
文化点评2014-12-29 |
王传涛:向电视剧产业协会学习“维权精神”2015-08-10 |
吴为忠:荧屏要多点“良心之作”2015-10-2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