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好心态,未来才不会远【见证2015】
//www.auribault.com 2015-12-31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预期”可以更稳定

  单士兵(重庆日报评论员)

  “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没有故乡的人走向远方。”年初,一位博士生的“返乡日记”在网上广为流传。字里行间透露的,是不确定的异乡和回不去的故乡,引起很多人共鸣。一年过去,情况已有变化,很多地方农民工返乡创业已成热潮,不少地方重新找回“乡村味道”,让人感觉到,在故乡安放情感、在异乡托付理想,并非遥不可及。

  社会情绪是一种信号,也是一种能量。当前社会正处于重大转型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进入关键阶段,形成并保持良好的平常心态,对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平常心态,一部分源自于对生活的确定性。“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辞职说走就走,除了个人追求自由的生活,也和现如今择业就业更有保障有很大关系;“新官也理旧事,不再前任建后任拆”,城市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除了发展阶段的进步,也和公共治理的理念日趋稳定莫不相关……

  拥抱平常心态,能打开更宽广的人生视野。前些天,我在采访中了解到,重庆长寿区化工园区一家公司的研发中心,竟然拥有数十名博士、硕士。那么多高端人才集聚到西部一个区县,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究其原因,这里提供的发展环境,让他们对未来有确定预期,笃信在这样的小城市也可以托付人生大理想。预期确定了,心态也就平常了,不再纠结于留在小地方还是投奔“北上广”,就能扎根下来,一心一意为事业打拼。

  拥抱平常心态,转型可以少些顾虑,改革也能减轻阵痛。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空气污染、教育公平、医疗资源、住房保障等领域,牵动人心。尽快解决一些群众反映急迫的问题,提升社会预期的管理水平,让政策走向有更大确定性,即便问题一时不能解决,也可以让老百姓对过程多一点耐心,对未来多一点信心,进而更好地凝聚共识,推进改革。

  节奏自己掌握好

  余荣华(本报北京分社记者)

  临近年底,很多人感慨:“2015年余额不足!”时间踏着不变的步伐,无法事后充值,也不能提前透支。“余额不足”的戏语,既是一年收尾辞旧迎新的寻常感怀,也透射出盘点一年收获时的几分焦虑。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急剧变化的时代,仿佛到处都是机会,也到处充满竞争。我们担心把握不住机会、害怕赢不了竞争,焦虑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社会心态。

  机会近在眼前,我们焦虑。这一年,创新创业热潮席卷全国,有不少空有梦想却无实力和韧劲的创业者,盲目奔波于一个个咖啡馆之间。还有一些人,面对原本轻易就能看穿的金融骗局,却因暴利诱惑冲昏了头脑,“赚了利息,亏了本金”。是的,机会转瞬即逝,然而冲动扑上的人,往往会看错。

  社交资讯太多,我们焦虑。这一年,微信等移动社交软件,几乎变成“人体器官”。出门忘带手机就心神不宁,进门必问无线网密码,反复刷新群消息和朋友圈,连屏幕上信号减弱、等待缓冲的图标都让人坐立不安。焦虑于“与世界失去连接”,害怕“跟不上大家的节奏”,却忘了思考这些联接有多大价值。当注意力支离破碎,真的该由自己掌控节奏了。

  就连对爱的守护,有时也让我们焦虑。多年来,从出生到上学,从就业到婚姻,父母对孩子殚心竭虑之处,由“学区房”延伸到“相亲角”。可是,一片苦心未必换回一条坦途。如果相信无限给予不是爱的最好表达方式,相信更健康的教育理念是陪伴、引导而非管束、规制,相信孩子成功的标准不止一个,那么,不管生不生两孩,爱绝不会成为一种负担。

  焦虑种种,其实无非“来不及”“跟不上”“输不起”。欲速则不达,岁末年初,不妨冷静下来,向自己道一声:慢慢来,付出总会有回报。

  大国崛起当平和

  章念生(本报北美中心分社记者)

  前不久在一家主流媒体上读到一则长篇报道,大意是,对高层管理者的跟踪调查表明,凡觉得自己能力超强的,往往屡遭败绩;觉得自己有许多不足,却常能取得非凡业绩。如果用中国古语来总结,那就是西汉学者戴圣的名言: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这个道理,也很适用于国民。随着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国人自然期待更多,此时,应以何种心态进行国际交往?

  日前,我就此问题请教美国东西方中心主席查尔斯·莫里森。这位熟谙美国亚太事务的资深学者回答说:平和心态。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在崛起进程中,心态越平和,越能展示自信,赢得尊重。同时,也越有利于彼此之间的和谐相处。而这种“平和”,更体现在“做好自己”上。

  莫里森先生的这一说法,可在美国历史上找到佐证。美国从19世纪90年代经济总量占据世界第一,到二战以后成为超级大国,也经历了一段低调沉寂、“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过程。“大萧条”虽然给美国经济造成重创,但此后的“新政”、基础设施投资、军工事业发展等,为美国经济的腾飞积蓄了力量。那个时期,美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与经济实力并不相称。

  没有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美国甚至可能会继续奉行孤立政策。而如果没有之前的产能积累、产业调整、军工建设、金融改革、创新引领等基础,发生了珍珠港事件,美国也很难迅速赢得太平洋战争,美国历史也将被改写。然而,无论政策如何变化,美国追求实力的增强,始终是一条不变的主线。

  当前,中国的经济总量虽已名列世界第二,但在创新能力、资源利用、人才储备、管理水平等方面,还有不小的欠缺,发展实力还是硬道理。保持平和心态,做好自家事,多学别人长处,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明智选择。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