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些新型财富管理公司,在产品规范、公司治理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规范,潜藏的风险不容忽视。工商、证监等部门联合出手,暂停注册互联网金融公司,打击非法私募基金,绝非扼杀金融创新,实际上是为广大金融从业者和创新者营造更加规范的市场环境
近期,财富管理市场有两则消息值得关注:一是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第3批共4家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名单,二是深圳、宁波、上海等地暂停或部分停止注册互联网金融公司,北京更是暂停投资类企业登记注册。今后一段时间内,带着“投资”“财富管理”“融资租赁”“非融资性担保”“投资咨询”“投资顾问”等字样的企业或项目将很难在这些地区再现。
对上述两则消息,有人认为,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关门谢客”的做法过于严苛,可能扼杀行业发展的积极性和金融创新。笔者认为其实不然!因为,要分析有关部门的举措是否明智,应从相关公司的发展健康度、规范度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程度等视角统筹探究。
传统意义上的财富管理市场,一般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券商资管计划、保险公司的人身保险产品、信托公司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财产信托计划、基金公司的证券投资基金等,这些产品由于背靠传统金融机构,受到相对明晰和规范的业务条线监管。尽管历史上也曾出现过问题,但总体发展相对可控。以投资者熟悉的公募基金为例,无论是资产管理方、资金托管方还是市场营销方,都有明确的分工。为避免基金公司违规从事资金池、其他担保类业务或者利用非公开信息获利,监管层早就设计了资金托管到银行的架构,并对营销行为、信息披露进行了严格监管。
与之相比,部分依托互联网技术搭建的所谓新型财富管理市场则不同。除了有相对规范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多数P2P网贷平台和部分打着“高净值客户理财”旗号的伪私募基金等财富管理公司并不规范,甚至已经违规多时。这两类财富管理主体的所谓产品,往往给普通投资者留下超高收益、超强营销力、口头承诺刚性兑付以及神秘的资产管理能力的印象,带有很强的欺骗性。
在没有第三方资金托管情况下,部分债权人根本无从知晓自己的资金是转给债务人,还是被P2P网贷平台用作资金池业务。有的P2P平台更是违规从事股票配资、向出借人担保、从事放贷业务和自融业务。而部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根本没有备案注册私募产品的情况下,公然到市面上违规销售冠以“原始股”、股权众筹、高收益债等名头的所谓私募基金产品,这些产品在本质上要么是传统金融机构淘汰的垃圾债权,要么就是为了搞到钱捏造的“空壳产品”。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些野蛮扩张的所谓新型财富管理公司,并没有对支持实体经济做出多大贡献,更多的平台以“跑路”等形式为大众所知晓。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5005家,已备案私募基金24054只,其中,至今已有3批共20家私募被公示为失联,已有14家被确认为失联。
不难看出,有相当一部分所谓新型财富管理公司,在产品规范、公司治理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根本无从谈及规范,更不用说与大多数传统财富管理机构一样实现稳健发展。在盲目扩张后,这些畸形的财富管理公司带来的风险必须加以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地工商、证监等部门联合出手,暂停注册互联网金融公司,打击非法私募基金,绝非扼杀金融创新,实际上是为广大金融从业者和创新者营造更加规范的市场环境。
产经观点:银行理财别理成“低收益、高风险”2012-12-05 |
吴晓灵:用市场法则处理金融违约事件2014-02-20 |
苏亮瑜:存款保险制度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2014-12-03 |
杨国英:财富管理市场乱象如何终结?2015-06-24 |
华 挺:如何度过“资产配置荒”2015-12-0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