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发展现代农业 助力脱贫攻坚
汪梅
//www.auribault.com 2016-03-10 来源: 求是网
分享到: 更多

  3月8日上午,习近平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听取了基层代表有关农业问题的意见建议。习近平强调,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列宁说:“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人民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农村的落后首先是经济的落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范围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我国贫困人口大量减少,贫困地区面貌显著变化,但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就必须努力发展经济,保证农民收入增长。促进农民增收,让农民生活富裕,就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为稳定物价、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也面临库存大幅增加、市场价格下跌等问题。究其原因除了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外,农业自身发展也存在供需矛盾突出、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缺口明显、环境效应突出等问题。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已经到了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关口。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主要依靠拼资源拼消耗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

  强化农业基础支撑。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曾说过:“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因为农业繁荣的时候,其他一切技艺也都兴旺。”农业不论什么时候都是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都是调节劳动力就业波动的“蓄水池”,都是扩大消费新的增长点。农业关系到13亿人的吃饭问题,是治国安邦、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必须依托的战略产业。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没有建立在农业生产稳定健康发展基础上的粮食安全,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要继续保障粮食安全,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把农业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可偏废。

  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我国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也在农村。在目前的中国偏远农村,道路、水电、学校、医疗等基础设施严重匮乏,不同地区之间差距很大,有的地方甚至无法达到国家要求的最低标准。近年来,我国围绕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生产发展,改善了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但应该看到,农村发展仍然比较薄弱,尤其是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严重不足。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基本均等化,是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要义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不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起来,不把农业现代化搞上去,现代化事业就有缺失,全面小康就没有达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就一定能完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从而助力十三五计划顺利实施,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完满实现。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