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分别研究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已经多次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研究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决策部署,对于解决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实质而言,就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发展、更高水平的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我国经济在实现多年的高速飞跃发展之后,这一提法切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是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虽然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新常态不等于任由经济下滑,也不是静等经济自然好转。而是要更加积极地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高层次上以更高质量更好发展。眼下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尽管面临挑战和风险,但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风险,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进入经济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战略行动。推进过程中,需要把握供给侧改革的系统性,在统筹兼顾做好“四则混合运算”上下功夫。做好“加法”就是补齐短板,扩大要素供给,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增加人口供给、提升全员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加强政策制度协调性,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做好“减法”就是政府简政放权、企业清除过剩产能、社会为企业降低成本,给企业松绑,给企业减负,激发微观经济活力。做好“乘法”就是以创新发展理念,挖掘经济发展新动力,开拓新空间,创造新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的“乘数因子”,以新产业的“几何式增长”推动经济发展。做好“除法”就是清除产能过剩、清除经济发展路上的“拦路虎”,为中国经济战车顺利前行扫清障碍。
当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会是无忧无患,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地区、行业、企业发展明显分化现象,产业会此消彼长,企业会优胜劣汰,就业会转岗换岗,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必然会带来一些阵痛。这种阵痛是躲不了、避不开、绕不过的问题,是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必须直面的挑战和经受的考验。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种阵痛是一朝分娩的阵痛,是新的生命诞生和充满希望的阵痛,是新陈代谢、是凤凰涅??,有利于更好的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反之如若我们今天不能以“壮士断腕”的改革促发展,明天就可能陷入被动,面临更大的痛苦。一句话,改革虽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从这个意义上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得不迈过的坎,是不得不闯过的关,这项改革拖不得、等不起,必须加快步伐、加紧推进。
诚如习总书记在5月20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所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是一场改革,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为提高供给质量激发内生动力、营造外部环境。显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决心的重要检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求我们坚定改革信心,在战略上要着眼于打好持久战,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又要求我们突出问题导向,在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努力打好歼灭战。
改革注定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既不能因为任务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也不能因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理智而正确的态度是树立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
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有理由相信,只要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一定能够使中国经济在优化结构中实现转型升级、良性循环,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人民日报:为民族工作注入新动力2014-12-24 |
人民日报:改革要有政治定力2015-01-04 |
“五水共治”,永远在路上2016-03-02 |
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是改革所必须遵循的铁律2016-04-19 |
向着“两个有利于”深化改革2016-04-20 |
改革要朝着“两个有利于”方向前进2016-04-25 |
供给侧改革要精准定位在结构性上2016-05-17 |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2016-05-18 |
坚定不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前推进2016-05-18 |
瞄准主攻方向 突出重点难点2016-05-2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