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就任党的总书记四年来,习近平至今已到国内各省市区考察30多次,一半以上都涉及扶贫开发问题。同时,他在系列重要讲话中也多次谈论扶贫,形成了关于扶贫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扶贫价值论。2012年12月底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习总书记提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15年6月18日,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他又强调了这一点,并加了一句,“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重申了这一要义。把扶贫视为民生与社会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重要任务,无疑都是正确的,但还不够。把扶贫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超越了单纯的工作部署,上升到“道”的层面。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从这个层面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才可能更加自觉地担当起来,在扶贫工作中葆有坚定的使命感和崇高的责任感。
广义扶贫论。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有很多讲话。他强调“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以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承;强调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
精准扶贫论。习总书记在许多场合反复强调这一思想。比如,“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等等。首先要真真实实把一个地方的情况摸清楚,尤其要把贫困人口和贫困原因找准了,才能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故而,“精准”包括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各环节各方面。关键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所做的《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习总书记指出了产业扶持、转移就业、异地搬迁、社保兜底等因情况不同而可能采取的各种不同的脱贫方式。
大扶贫格局论。2016年7月,习近平再次来到宁夏考察扶贫工作,并主持召开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他在讲话中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而在2015年6月18日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就曾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大扶贫格局论”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内外结合论。2012年底,在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习总书记提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2014年9月28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强调:“要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坚持民族和区域相统筹,重在培育自我发展能力,重在促进贫困区域内各民族共同发展。”为使贫困地区产生内生动力,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变“你来扶贫”为“我要脱贫”,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2015年6月在贵州调研时,习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推进就业创业,发展社会事业,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不断打通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路子。他在别处还说过:“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些都是强调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的重要性。
核心力量论。2015年6月18日,在贵州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习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并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最后,不妨重温2012年底习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所说的一段话:“我们不缺豪言壮语,也不缺运动式的东西,关键是看有没有找对路子,有没有锲而不舍干下去。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各级干部要把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研究扶贫开发面临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这话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值得每一位参与扶贫工作的党员干部好好品味和反思。(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