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政务公开,就是要给市场明确信号,给各界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期。如果政务公开做到位,与社会和市场沟通做充分,就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政务公开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让群众看得到、看得懂、用得上、能监督,给群众满满的获得感。总之,通过政务公开,寻找各方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用政府更加公开透明,赢得人民群众更多理解、信任和支持。政务公开,将有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推进政务公开,进入新阶段。10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相关实施细则,促进政府施政更加透明高效。今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此次实施细则是这个意见的重要落地之举。
公开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对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
推进政务公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公开,就是要明确告诉市场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政府该管、哪些事情政府不该管。制定“三张清单”本身,就是最大的政务公开。
推进政务公开,也是市场经济下加强预期管理的需要。政务公开,就是要给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给各界一个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期。一些决策如果出台前与市场沟通不够,就可能扰乱市场预期,后续要用大量工作去弥补。相反,如果政务公开做到位,与社会和市场沟通做充分,就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务公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政务公开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政务公开仍存在理念不到位、制度不完善、公开实效不理想等问题。
政务公开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让群众看得到、看得懂、用得上、能监督,给群众满满的获得感。看得到,要求各级政府细化政务公开工作任务,加大公开力度;看得懂,要求以“问题导向”做公开,不能自说自话,关上门说话;用得上,要求对群众有用,能用来指导办事;能监督,就是推行“互联网+政务”,扩大公众参与,促进政府有效施政。
因此,政务公开的“政务”,不仅包括静态信息的公开,还包括行政权运作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动态活动的公开。本次常务会议提出,将在全国选取100个县,围绕土地利用规划、拆迁安置、环境治理、扶贫救灾、就业社保等开展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将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的要求稳步有序纳入政务活动各环节。这必将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标准化水平,有力推动政务公开转向全面全流程公开。
说到底,政务公开不仅是指政府单方面公开政务信息,还包括政府通过各种形式、途径与社会公众、专家学者及媒体互动,将政务活动向公众开放,使公众能通过直接参与政务而影响并监督政务。因此,各级政府一定要时刻绷紧政务公开这根“弦”,主动回应关切,引导社会预期。特别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市场预期和突发公共事件等重点信息,有关地方和部门要及时主动发声。在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在几个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并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
总之,通过政务公开,寻找各方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用政府更加公开透明,赢得人民群众更多理解、信任和支持。政务公开,将有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