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上海出现“无性别厕所”,引发网友关注和争议。争议是由媒体报道上海首座无性别公厕后引发的。不止上海,近年来,沈阳、重庆、青岛、北京等地也先后出现了这类无性别厕所,也都不同程度上引起了很多人争论。厕所问题,虽然貌似不雅,但话题背后的争论却应该严肃看待。
严肃看待无性别厕所问题,首先要说说地方政府部门为何要建此类厕所。所谓无性别厕所,说白了就是不分男女,如厕者不受性别限制。所以在有些地方,这类厕所还有个特殊的名称,叫“性别友善厕所”。推广无性别厕所的初衷,最主要的是提高其利用率。想一想在很多旅游场所和商场一直存在的女性如厕排长队现象,这点也好理解。另外,有些网友提到,推广无性别厕所可以避免成年人带异性的年幼子女或者年迈老人如厕时会遇到的尴尬,的确有积极的一面。
有意义的事情为什么遭到很多人反对呢?先看看反对的意见。有的人认为传统的男女分区模式更安全更方便,不分男女的“混搭”模式“个人隐私和安全会成问题”。也有人提出,在无性别厕所如厕时会面临异性不当的使用习惯或者意外事件带来的尴尬。从上可以看出,反对的意见是有其道理的。建立和推广无性别厕所,就应该有所考虑。
要避免出现网友担心的问题,首先在硬件建设上要完善人性化的细节设计。这点,设计者们也并非完全没有考虑。还以上海为例。据报道,上海设计的无性别厕所的隔间之间设计了高达2.3米以上的挡板,隔间下方的缝隙也将封死。进入隔间后,门板上会提醒其他如厕者“里面有人”。此外,公厕还会一直播放音乐,避免如厕时所发出的声音尴尬,等等。
只有硬件完善,是不够的。与文明设施相比,文明使用无性别厕所的人更重要。前述网友担心的问题,其实大部分可能是由如厕者的不当使用和不当举止引发的。我们现在倡导的、在公共场合应该遵守的文明礼仪规范中,并没有为如厕礼仪留一席之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的高低,不只是体现在身处大雅之堂时的一言一行上,更体现在一个人在公共厕所这样的看似不雅的公共场合的一点一滴中。从这一点来说,从提升如厕礼仪这样的公民文明素养短板补起,更有助于提高国民文明素养的整体水平。
把如厕问题和公民素养挂上钩,不是噱头,也不是上纲上线。人在公共场合,不管是厕所,还是会场,都要尊重别人的尊严和利益。无性别厕所要想不沦为噱头,有关部门除了继续完善硬件细节,也需要提早谋划,如何建立更细致、更到位、具有更强约束性的如厕礼仪,如何把文明如厕的观念和行为深植到更多人心中去。
和静钧:废除“嫖宿幼女罪”重回议程,显各...2015-08-21 |
邓学平:修法保护幼女,也别忘了保护男童2015-08-26 |
常 江:情到深处自然“萌”2015-09-18 |
张田勘:克隆人的念头还是趁早打消吧2015-12-08 |
凌虐弱者事件看客也是帮凶2015-12-30 |
王云帆:女大学生之死警方需耐心释疑2016-01-07 |
超人VS蝙蝠侠,最有趣解读在这里2016-03-25 |
快评论2016-10-27 |
无性别公厕2016-10-27 |
“无性别厕所”,意义大于争议2016-11-1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