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中国的航天器飞多高,中国人的头就抬多高!
冷热猫
//www.auribault.com 2016-11-18 来源: 中国军网微信
分享到: 更多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办公楼旧址

  (二)

  “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前不久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更是证明了这句话。这是我国目前起飞规模最大、技术跨度最大、运载能力最大的大型运载火箭,它的运载能力比现役火箭提升了2.5倍以上,并且它已经在国际运载火箭家族中达到一流水准。然而回望我国运载火箭事业的起步阶段,却又让人感慨万千……


  1958年,赵九章、卫一清等科学家从我国现状出发,建议应先从探空火箭起步,逐步推进人造卫星及航天事业。但是航天运载技术很容易转化为战略导弹技术,世界各国对其封锁都很严苛,就是花再多的钱,也不可能买到核心技术,更何况是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冷战格局与西方技术封锁的双重压力下,聂荣臻元帅说,搞国防尖端行业,不能把立足点放在外援上,那样依附性太强,终究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周恩来总理也明确指出,发展科技,突破尖端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立足国内”的方针。


  就这样中国人迈向太空的步伐开始跌跌撞撞起步了。1960年2月的上海,初暖乍寒。一拨人拿着自行车打气筒,拼命地在为一枚火箭加注推进剂。这是一件多么让人不可思议的事儿,但是由于当时国家工业的落后,机电设计院没有专业的加注设备,这种办法纯粹是无奈之举。


  尽管如此,谁又能想象在创业之初,当时的发射场设施简陋到发电站是用芦席围成的,顶上只盖了一张油布篷。就是靠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研究人员们竟然靠喊叫和手势指挥,将火箭发射成功。虽然只是一枚试验火箭,虽然它只飞到了4千米以上的高空,但中国人终于不用受制于人并且开始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中国人的头终于也随着这枚试验火箭的升空,开始抬起。

1 2 3 4 5 共5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