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高铁服务如何保证“只升不降”
潘洪其
//www.auribault.com 2017-03-24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公众最初对高铁票价怀有高度的关切和敏感,但在票价调整信息逐渐公开透明,铁总做好了相关解释澄清工作之后,公众对高铁服务水平就有了更高的关切和敏感,这是再自然不过之事。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4月21日起,我国东南沿海高铁的部分列车票价将做调整。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此次东南沿海高铁调价,执行票价是根据各车次的客流状况,呈现差异化、有涨有降。

  这是中国铁总去年获得高铁票价定价权后的首次调价,因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上个月,有媒体引述业内人士消息称,东南沿海部分线路即将上调票价,“一等座涨幅近70%,二等座涨幅近30%”,因涨幅超出很多人的估计,在网上坊间引发各种议论。在此舆情下,中国铁总有必要及时发布全面、权威的信息,介绍此次高铁票价调整的详细内容,解释票价调整的依据、必要性及相关内容,正面回应公众的关切。

  针对此前网传消息及其引起的舆情,中国铁总正式公布东南沿海高铁部分车次票价调整的内容,有利于消除公众的焦虑和不安情绪。从铁总的回应看,此前网传消息基本不实,一是此前消息只说高铁要涨价,而没有降价之说,实际上此次高铁票价调整是“有涨有降”;二是此前传言涨幅较大,无论是涨30%还是涨70%,都让人难以接受,实际上此次涨幅没有这么高。

  虽然高铁比普通列车具有更多市场化性质,随着运营成本和供求关系等情况的变化,对票价进行调整符合市场运行的规律和要求,但高铁同时也具有不可动摇的公共品属性,高铁票价做出的任何调整,在程序和实体两方面都必须符合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同时,公众对高铁票价调整保持高度的敏感与“警惕”,是行使应有的知情权、监督权的必然要求,可谓再自然不过之事。相信铁总会严格遵守法律和政策规定,在社会公众的关切和监督之下,此次高铁票价调整能够“呈现差异化、有涨有降”,得到公众的理解与认同。

  在解释高铁票价调整政策的同时,铁总相关负责人主动提到,对部分高铁票价进行优化调整,不仅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状况,提高服务水平,也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出行,做到“票价有升降,服务只升不降”。铁总强调“服务只升不降”,显然不是“节外生枝”,而是因为高铁票价与服务水平本来就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不能要求公众一方面接受较高票价,另一方面却只能接受低水平服务。公众最初对高铁票价怀有高度的关切和敏感,但在票价调整信息逐渐公开透明,铁总做好了相关解释澄清工作之后,公众对高铁服务水平就有了更高的关切和敏感,这也是再自然不过之事。

  高铁“票价有升有降”,是铁总向公众作出的一项承诺,这项承诺履行情况如何,有相应的法律和明确的政策规定作为标准,公众比较容易进行监督和查验。而高铁“服务只升不降”,则是铁总向公众作出的另一项承诺,要监督、查验这项承诺履行情况如何,首先需要铁总就提高服务水平制定具体、细化的标准,并公布如何保证“服务只升不降”的措施及实施细则。高铁“服务只升不降”不能是一句虚化的官样表态,而应当是铁路部门为自觉提高服务水平而自我施加的一项艰巨任务。

  针对铁总关于高铁“服务只升不降”的承诺,公众应当像关注高铁票价调整那样,以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板一眼、不折不扣地监督、查验铁路部门履行承诺的情况。无论是在乘坐高铁的过程中,还是在其他场合和环节,只要发现高铁服务存在具体的问题,特别是存在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所下降的情况,公众就应当理直气壮地向铁路部门提出意见和诉求,督促铁路部门改进工作,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高铁落实“票价有升有降”和“服务只升不降”,需要铁路部门严格执行法律和政策规定,积极履行承诺,也需要广大乘客及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勇于监督,后一方面甚至具有更大的作用和意义。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