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把握正确的理论框架,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为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系统阐明了“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方向、主要任务、重要举措等总体布局,为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实现人民群众文化小康绘制了美好蓝图。
“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和环境。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展,“三大战略”加快推进,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更加旺盛。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在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框架和路径。
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由我国的社会性质和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所决定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尊重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树立当代中国意识,在当前中国社会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生动实践中寻找文化创作的切入点和生长点,创造更多有影响力、生命力、感染力的文化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其次,要广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建设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一方面,代际间潜移默化传承的道德、礼仪、节日、饮食、习俗等文化形式,是实现历史传承和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必须善加护持;另一方面,文化又植根于时代的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需求,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科技高新化的时代特征,才能焕发勃勃生机。
再次,要广泛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形式和文明成果,在交流互鉴中繁荣中华文化。文化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中国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离不开中华文化的繁荣和传播,这就要求我们不仅有宽容博大的文化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同时还要有学习借鉴和消化吸收的能力,对于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文明形态抱以包容理解的态度,尊重不同群体对待多元文化的不同审美,不断创新、丰富文化内容与形式,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活力。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把握正确的理论框架,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为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蒋传光:法治与改革是对立与统一2015-04-24 |
蒋传光:用理论引领法治中国建设2015-08-04 |
【乌镇峰会专家谈】习近平的网络观顺应了时代2015-12-17 |
习式治国理政 一片大国新天2016-02-22 |
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04-23 |
为国家发展培养栋梁之材2016-08-29 |
创新高校思政课的学术话语体系2016-12-15 |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重塑中国建筑之魂2017-02-14 |
习近平“4·19讲话”呈现互联网全球治理...2017-04-18 |
推进网络强国建设2017-04-1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