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城市“抢人大战”也是“多维竞争”
子 长
//www.auribault.com 2017-07-11 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近日频频见诸报端的“二线城市”“抢人大战”,无疑是今年毕业季最热门的话题。据报道,以武汉、西安和长沙为代表的“二线城市”,纷纷向高校毕业人才抛出绣球,有的开启“落户零门槛”“先落户后就业”通道,有的推出“租房补贴”“创业补贴”等资金激励扶持措施,一时间轰轰烈烈、热闹非常,甚至有人为这场大战发明了一个新词,称城市发展步入“高维竞争”。

  这里所说的“高维竞争”,大抵是“高水平竞争”的意思吧。按照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维”就是“维度”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层次”。读过科幻小说《三体》的人都知道,里面有个非常重要的词汇叫“降维打击”,意思是当一个文明处于“高维”时,不仅空间层次远高于地球人所存在的“三维”结构,而且因为发展水平极高,从而占据了能力的制高点,获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以此来理解城市的“高维竞争”,大致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战”争夺的对象,亦即竞争力的核心,是高水平的人才。作为最重要的经济要素,在劳动力成本红利消失后,拥有了智力资本,无疑将有助于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二是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意味着城市发展目标向“高维”跃进,而这背后是经济结构深刻转型,人的创造力正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

  基于发展需要而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各国各地并不鲜见。比如,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西进运动中,政府出台了多项配套政策,以法律、产权、补贴和保护收益等方式,鼓励引导东部地区的人才流向西部,从而带动了这一地区发展。某种程度上说,眼下“二线城市”的“抢人大战”与之颇为类似。以此来衡量这场“抢人大战”,要想在这场新的竞争中胜出,就不能单纯依赖人才政策,还应该重视与其直接关联的产业政策。要看到,除了北京等极少数城市外,绝大多数地方真正吸引人的是工作机遇和发展空间,而并非户口或补贴等。这些机遇和空间,是依托产业乃至产业链而形成的聚集效应所创造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初始待遇并不高,很多毕业生依然选择留在一线城市,直白地说就是接触的人多、跳槽的机会多。因此,“抢人大战”不仅仅是一场“高维竞争”,更是融合多方面的产业政策,为每个人创造更多就业和发展机会的“多维竞争”。

  说“抢人大战”是“多维竞争”,还有另一个层面,即人们经常提到的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工作机遇是人才赖以生活成长的经济基础和发展平台,公共服务水平则事关生活环境和归属感。前几年一度讨论得沸沸扬扬的“逃回北上广”,无论是备受诟病的“小地方拼关系”“文化生活单调”,还是引发抱怨的“小地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医疗水平跟不上”,折射的都是这些地方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的现实。就此而言,正如一些分析者所建议的,在“抢人大战”中以颇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高调宣战的“二线城市”,还应该重视包括行政水平、市场秩序、社会保障体系及城市基础设施在内的一整套公共服务建设。这也是“多维”的其中一维。

  无论是强调“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户口指标收紧”,还是所谓的“百万毕业生北上广情结松动”,都只不过是问题的表象。尽管“一线城市”人口规模接近极限,但户口指标绝不会向其需要的人才收紧,换言之,这种收紧实际上是一个人才过滤的过程。同时,要让高房价等经济压力下的毕业生,真正松动“北上广情结”,需要其他城市展现出更具竞争力的发展潜力和服务水平。作为一种会理性思考的资源,人才总是随着需求和机遇流动,而“情结”终归是其次的。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