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扶贫工作岂能陷入形式主义怪圈
曹东勃
//www.auribault.com 2017-07-2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在信息化作为“四化同步”关键环节的大数据时代,以各类统计报表为载体的人为工作量有增无减,岂非咄咄怪事?

  7月24日,国务院扶贫办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克服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的通知》。这份1700字的文件开篇,即痛陈“扶贫领域形式主义问题依然突出,一些地方还有新的表现。近段时间以来,各方面普遍反映,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干扰了脱贫攻坚工作,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必须坚决制止”。随即提出了“减少填表报数,减少检查考评,减少会议活动,减少发文数量,规范调查研究,严格督查问责”六条具体举措。

  尽管这份文件只是扶贫办一个部门发出的,但其问题导向和现实针对性确实值得各个地方和部门借鉴,其间也反映出“条块关系”处理不当带来的弊端。

  部门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也叫做“条块关系”。“条条”的优势在于站位高、大局观念强,然而其短处也很明显,毕竟没有身处第一线,一些决策难免会纸上谈兵、拍脑袋制定。“块块”的优势在于贴近实际、直面问题,掌握大量的一手信息,但其不足在于囿于局部视野、固守地方本位、缺乏大局意识。“条条”要更好实现其垂直管理的职能,必须仰赖“块块”的配合,做好数据收集和分析,了解真实情况。“块块”要获得可持续发展,也必须自觉纳入“一盘大棋”之中,统筹发展。

  “条块关系”处理不当在政府管理中并不鲜见。比如,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出现过会议集训多、公文报告表册多的现象。每个部门都根据自身工作要求地方采集数据,一来严重增加了基层工作负担,二来严重影响了国家统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系统性。加之这类工作往往时间紧、任务重、种类多、数量大,客观上逼使地方采取“上边要,下边造”的方式应付了事,助长了统计造假的歪风。

  为此,当时国务院要求各部门自上而下清理自查和各地方自下而上揭发“非法”表格,对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开展严肃的批评问责。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统计报表满天飞的不正常现象,清除废止了一批冗余的报表制度,改进了党的工作作风,优化了社会治理。

  几十年的政府改革中,简政放权、清理文山会海一直是主要内容。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关键节点即将到来之际,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成为补齐短板的重中之重。可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各方面渠道所反映的工作流程漏洞和基层干部苦衷,让人们看到了某种文牍主义、形式主义的死灰复燃。

  在信息化作为“四化同步”关键环节的大数据时代,以各类统计报表为载体的人为工作量有增无减,岂非咄咄怪事?部分干部为了获得准确信息,将大量工作摊派到农村一线,使原有依托于熟人社会环境的、较为自然的社区治理关系骤然紧张。部分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疲于登记造册,部分贫困农户的真实信息得不到反映。

  一些“三支一扶”(支农、支教、支医、扶贫)计划、西部志愿者计划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入选者,也陷入于村委会办公室的各类文牍工作的汪洋大海之中,成为应对各类报表的office达人,却连下到农户家中调查研究的时间都排不出来。难道他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能做这些纸面工作吗?形式主义的可怕后果,由此可见一斑。

  人们有理由期盼国务院扶贫办通知文件中的六大“干货”举措顺利落地,因为这不只关系到精准扶贫工作的扎实推进和不断完善,更是这五年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必然逻辑延伸。要将改革真正进行到底,就必须将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进行到底!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