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突出位置
——六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农名日报评论员
//www.auribault.com 2017-11-08 来源: 农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为中国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中国奇迹”。然而,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使我国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沉重代价,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在分享发展红利的同时,更充分地享受绿色福利,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之义。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担当,是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维系当代人福祉和保障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要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努力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农膜全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更加富裕、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是农业的主要功能,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特别注意三者的协调统一。既不能因为“前两保”而牺牲生态,也不能因为“后一保”而让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供给出问题,让农民收入受影响。要正确处理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产品供给、农民增收的关系。

  在处理“保供给”与“保生态”的关系上,要避免把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立起来。要将绿色导向贯穿于农业发展全过程,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现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近年来,一些地方简单采取减少种植、关闭养殖的做法,就失去了绿色发展的本意。以生猪养殖为例,既不能无视养殖污染单纯追求畜牧业发展,也不能不顾历史发展阶段,对其一关了之。同理,在处理与粮食安全的关系上,必须坚持粮食安全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底线。在降低耕地资源利用强度,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时,统筹考虑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产量可以下降,但产能不能滑坡,要确保关键时候供得上。

  在处理“保收入”与“保生态”的关系上,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农村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不走“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穷路,不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歪路,坚定不移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新路。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坚持保护环境优先,因地制宜选择有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优质特色农产品,支持创建区域品牌;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还要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法制与科技等多方面作用。

  要建立与耕地地力提升和责任落实相挂钩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机制,完善耕地、草原、森林等生态补偿政策,创新绿色生态农业金融保险产品。建立完善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协同攻关机制,在农业投入品高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地环境修复等领域尽快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加快制修订体现农业绿色发展需求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按下了“快进键”,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美丽中国,正渐行渐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绿色成为农业的主色调,让生态文明成为神州大地的主旋律!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