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识变求变应变-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网评

今日推荐

善于识变求变应变

任平
2020-07-10 08:06:03  来源: 人民日报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推动改革发展,必须适应时与势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为我们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方法论。

  在2020年这个特殊年份,人们经历了太多变化,也见证了许多积极应变过程。稳外贸压力加大,但直播带货方兴未艾,内需潜力不断释放;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复课复工,但线上教育兴起、线上办公流行;境外疫情持续蔓延,造成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但中国致力于“六稳”“六保”,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和动力……正因为积极适应变化,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不断涌现,不仅降低了疫情影响,更释放了发展新动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从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观念,变革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充满着变革精神。回望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正是将坚守道路与自我完善并举、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我们根据时与势的不同而灵活调整对策,创造了人间奇迹,更锻造了应变能力。正如恩格斯认为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种因时为法、随事而制的变革能力,让中国能够踏准时代节拍,攻坚克难、化危为机、昂扬前行。

  善于识变,在变化中抓住机遇。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不能“乱花渐欲迷人眼”,而要“不畏浮云遮望眼”,能够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危与机的互变规律。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形势变化,既要看到疫情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挑战加速了数字经济释放新动能;既要看到我国经济运行短期内风险增加,更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既要看到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更要看到全球化大潮浩荡前行、不可逆转。唯有准确识变,才不会一有变化就迷失方向,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把握新的机遇。

  善于求变,在适应中占据先机。“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实践证明,危机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迷惘、悲观和无所作为。面对风险和挑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锤炼主动求变的胆魄,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仅要乘势而上、抓住机遇,更要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无论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稳”任务,还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都需要主动求变、抢占先机,下好化危为机“先手棋”、打好转型升级“主动仗”,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经历风雨中发展、在应对挑战中成长。

  善于应变,在改革中开拓进取。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只要改革不断推进,中国就会持续前行。今天,我们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和巨大压力,就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发展,激扬“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豪情壮志,凝聚“风雨无阻向前进”的智慧力量。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把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的创新活力激发出来,就一定能让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善于识变求变应变,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始终激扬善于变革的能力,中国航船必定始终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