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磨万击还坚劲-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网评

今日推荐

千磨万击还坚劲

——抗疫斗争铸就伟大精神

任仲平
2020-09-07 06:52:44  来源: 人民日报

  (一)“丁零零——”

  菁菁校园里,久违的上课铃声再次响起。9月1日晚,“开学第一课”如期而至。“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登上“云讲台”,带领孩子们重温中国刚刚走过的那段非凡历程。

  “这就是我们的国家,首先抓住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我一定要为我们的病人、为我们的城市、为我们的国家筑起一道生命的长城!”“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深情的讲述,有力的话语,让更多人在这个特殊课堂里,感受到使命的召唤、精神的激荡。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程,是人类与疾病斗争史上的奇迹,更是人类精神所演绎的动人篇章。一场可歌可泣的抗疫斗争证明,英雄的中国、伟大的人民,坚不可摧、不可战胜!

  以生命至上汇聚合力,以举国之力对决疫魔。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取得了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今天的中国,城市车流如织、乡村谷米满仓,校园书声琅琅、工厂机器轰鸣,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涌流着不竭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充分展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

  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从寒冬到金秋,从武汉到全国,这是对每个人的考验,也是每个人的战斗。一次逆行,一种职责,一腔热忱,一份心意……无数双手握在一起,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在这场严峻斗争中,中国人民不仅赢得了重大胜利,更以亿万人团结一心的奋斗,凝聚起一个民族的精神伟力。

  (二)“令出如山”“生死阻击”“坚强防线”……最近,6集纪录片《同心战“疫”》播出。从平地惊雷到山川肃静,从八方驰援到同向同行,从曙光乍现到山河无恙,一个个画面,一幕幕场景,镌刻着一个民族的风雨无阻,烙印着一段岁月的荡气回肠。

  回顾抗疫历程,这样的镜头感人至深——

  “本来想是让大家过个好年。现在疫情形势紧急,不得不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来研究部署这个问题。”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中南海怀仁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表情凝重,“大年三十我夜不能寐。”

  “我相信,通过这次抗击疫情斗争,武汉必将再一次被载入英雄史册!”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东湖新城社区,“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声音此起彼伏。

  “我提出,湖北代表团一定得来一下。你们是湖北6000万人民的代表,我要看望一下大家。”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现场掌声如雷。

  ……

  心系荆楚大地,统筹战疫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截至5月底,主持召开了14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4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等会议,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进行全面部署;突出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明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随时作出重要指示和重要批示,对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军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等提出要求;在北京就社区防控、抗疫科研攻关等进行考察,亲临武汉一线视察慰问指导,给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干部职工送去关怀和温暖;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等国际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通电话,表达中国防控疫情的决心和信心、与各国携手战疫的责任和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时刻牵挂着人民、牵挂着患者,时刻关注着疫情发展、指挥着战疫进展,真挚的为民情怀、坚定的必胜信念、勇毅的意志品质、科学的决策部署、宽广的世界胸怀,激发了亿万人民强劲的士气、昂扬的斗志,打响了一场气壮山河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回顾抗疫进程,这样的话语激荡人心——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人民生命重于泰山!只要是为了人民的生命负责,那么什么代价、什么后果都要担当。”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

  一切以挽救生命为重,一切为挽救生命让路。这样一组数字让人震撼:作为全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和决胜之地,武汉确诊患者总体治愈率达94%,湖北成功治愈3000余位80岁以上、7位百岁以上患者;全国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一些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有国外学者由衷感叹,“这是地地道道的人道主义”。不放弃一名患者,不放弃任何希望,正是这样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追求,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真诚关怀每一个生者、衷心尊重每一个生命、全力拯救每一个病患,中国抗疫斗争闪耀的人性光辉,在病毒肆虐之时,唤起了团结的愿望,传递着温暖的力量。在这场艰苦鏖战中,人们看到了一个政党“视民如伤”的炽热情怀,看到了一个国家“人民至上”的价值坚守,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应对风险挑战的坚强领导能力。

  (三)3月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医生刘凯在护送病人做检查途中,让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久违的落日。志愿者甘俊超用手机拍下这一幕:那指向暖阳的手,标注的是希望;那相互依靠的背影,代表的是坚强。

  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那感动无数人的身影,汇入万千英雄的人民,共同托举起生生不息的春天。武汉,这座屈原留诗、岳飞屯兵、辛亥首义的城市,以危难时刻爆发出的不屈力量,成为中国抗疫斗争的精神坐标。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无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往古,岁月长河凝结下民族精神,让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而不绝、纵横上万里而不散,日新又新、亘古亘今;今来,百年沧桑砥砺着家国情怀,让中华民族穿越战争的烽火硝烟、走过创业的筚路蓝缕、历经改革的大潮澎湃,凤凰涅??、浴火重生。当生命遭遇寒冬,当民族陷入危难,总有这样一种精神,在大难中生根,在苦难中磨砺,在艰难中成长,激励我们不断奋起、勇毅前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上下步调一致,亿万人民携手并肩,展现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凝结成不屈的民族精魂。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是满页的红手印旁,写下“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铿锵与豪迈;是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逆行赶往武汉的坚毅与刚强;是“铁人”张定宇不顾身患渐冻症,奔忙在战疫一线的无私与无畏;是方舱医院里,病人静静看书和翩翩起舞的从容与乐观;是大雪纷飞时,基层工作人员全身皆白依然坚守岗位的责任与担当……

  斗争越是艰险,精神就越显伟大。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医者仁心,人民子弟兵忠于党、忠于人民,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广大志愿者等真诚奉献、不辞辛劳,武汉人民坚韧不拔、高风亮节,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这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本色,这是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这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这是把握规律、崇尚科学的求实态度,这是开放合作、命运与共的宽广胸怀。这一切,汇聚成疫情防控中的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华民族的又一座精神丰碑。

  (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心百倍地打好这一场阻击战、总体战,打好这一场人民战争。我们一定要树立信心!一定会胜利的!”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防控斗争,中国人民展现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本色,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每一个面孔,都折射医者仁心;每一个眼神,都闪耀人性光辉”。面对摄影师的镜头,驰援武汉的4.2万多名白衣战士们脱下口罩、绽放笑容,留下最打动人心的肖像。这些被口罩勒出印痕磨破皮的脸,如春风一样和煦,如阳光一样灿烂,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疫情防控中,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顽强拼搏、日夜奋战。8月19日中国医师节,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点赞广大医务工作者为抗击疫情付出了艰苦努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彰显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评价”。

  英雄者,国之干。“直接上,没有多的话说,就是上”“我们真的没有想过成为英雄,只是希望每个人都好”……纪录片《生死金银潭》,连续跟拍武汉金银潭医院36个日夜的生死时刻,呈现疫情风暴点的紧张与焦灼,记录医务人员的大医精诚、仁术仁心。“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克病毒”,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95后”护士李慧如此义无反顾;“病人将生命托付于我们,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奋战到底”,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成立“插管”“护心”“护肝”等8支救治小分队,誓言“决不负生命之托”……勇往直前以赴之、殚精竭虑以成之、舍生忘死以从之,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广大医务人员点亮了生的希望、爱的明灯。

  天花、鼠疫、非典、埃博拉、新冠肺炎……人在疫病面前或许显得渺小与脆弱,但恰恰是永不言败的精神,成就了人的伟大与崇高。8月28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家级表彰拟表彰对象公示,1500名个人、500个集体,标注着中国人民面对病毒时的精神高程。没有后退只有冲锋,没有妥协只有战斗,这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这就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屈服的大无畏革命气魄。

  (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面对这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斗争,中国人民展现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这样的数字让人震撼——400多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织密65万个城乡社区防控网;7955.9万名党员自愿捐款83.6亿元支援疫情防控工作,396名党员干部因公殉职;今年上半年,169名民警、86名辅警牺牲在岗位上;来自全国各地的4万名建设者昼夜奋战,只用了短短十多天建成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每当有大灾大疫袭来,团结一致、共渡难关总是发自内心的共同信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总是成为义无反顾的集体行动。

  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动——北京龙泽苑社区居委会8名工作人员,敲门核实5700多名居民,每天查验出入证2000多人次;苏州的袁传伟一个人扛起一整条生产线,咬牙坚持16天,生产完成200套消毒设备;美国洛杉矶的几位年轻侨胞,凑钱买了8.5万只手套、1000个N95口罩捐赠武汉,被告知国内清关必须留名后,他们留下4个字:“中华儿女”……微光点点,聚而成炬;累土不辍,丘山崇成。每一个普通的个体,都成为抗击疫情的战士!

  困难面前,每个人都是同舟者。我们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展现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协同作战、对口帮扶,华夏大地上涌动着的,是同气连枝的人间大爱;南下北上、东行西进,将举国上下拧成一股绳的,是患难与共的家国情怀。诗人吉狄马加写道:“让我们用成千上万个人的意志/凝聚成一个强大的生命,在穹顶/散发出比古老的太阳更年轻的光”。无数个“我”组成“我们”、无数个“小家”组成“大家”,集聚起团结如一人的强大合力,书写了气势磅礴的战疫篇章。

  2月1日晚,一个父母都是新冠肺炎患者的新生儿,在武汉协和医院降生。医生给他取了个乳名——“小北龙”,因为是湖北和黑龙江两地医生并肩作战,才让他健康诞生。“小北龙”第一声响亮的啼哭,见证生命的生生不息,更见证风雨同舟的中国精神、守望相助的中国力量。

1 2 共2页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