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遨 游 漫画 赵春青
大概骨子里就认定自己不是块儿能成器的料,数十年来,除了应对工作所用之外,在阅读上向来比较随性。能让躁动的心平和下来、可使目光不那么呆滞、能令自己的谈吐有点儿意思的读物是首选。几十年以解渴管饱为主地东瞧瞧西看看,读得既不系统更谈不上深入,套用时髦些的词汇是属于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阅读是个无法选择的选择。曾经有句话很受热捧,“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想法自是不错,但你看得过来吗,你有这个本钱和时间吗?阅读也是如此。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需要体力、耐力和眼力,否则往往会不知所终。
有统计说,眼下,纽约时报一周的信息量,相当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一个普通人一辈子的总阅读量。现今地球上,每18个月产生的信息,超过过去5000年的总和。对于长度和深度都有限的生命个体而言,即便是那些以汉字呈现的信息也是无法尽览无余的,哪怕是不吃不喝不睡。
作为一个也算受过系统的文学史教育的人,当年学古典文学时,总长不过万把字的《论语》,也是选读而已。何况经典的厚度与文字的长短不成正比,能从头至尾将《论语》有滋有味咂摸一遍,需要耗费相当的工夫。微信上那些此文共一万一千字,阅读大约需要30分钟的提示套路,这时候就明显不靠谱了。
有人因碎片化阅读而迁怒于智能手机。可手机出现之前我们真的就把大块大块的时间都耗费在阅读上了吗?我们真的没有手持鼠标对着电脑在网络间来回穿梭直至脖子僵直、手腕抽筋?我们真的没有拿着电视遥控器,百无聊赖地在节目间跳来跳去?从阅读量的平均值来看,能心无旁骛持卷苦读的人还是少数,无论古今。宋朝有个富二代同时也是官二代,叫钱思公,虽生长富贵,可又没什么嗜好。自称平生唯好读书,而且很讲究读书的场合与姿态,“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欧阳修夸他“未尝顷刻释卷也”。可宋朝的人也不都像钱思公这般手不释卷。稍晚些的南宋诗人赵师秀虽也进士出身、诗人,梅雨时节,每天也不是困坐家中以青灯黄卷度日,“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清闲寂寥可以作证。
系统而深入的阅读好处自不待言,可一般人做不到啊。那本鸡汤类的书《异类》说过:“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推崇并买过《万历十五年》的人不在少数,但知道作者黄仁宇当年每天用功,花了两年时间去通读《明实录》的恐怕不多。
喜欢碎片化的阅读,外加缺少毅力与恒心,面对知识的海洋或深山,只能找自己感兴趣够得着的掬一捧、挑一小块儿来吞咽咀嚼。据说中国7亿多网民中,90%用微信,这里面有一半每天至少花90分钟用微信聊天、阅读、工作和购物,我笃定是其中的一个。在我的碎片化阅读中,就包含了手机阅读。来自微信的老树的诗配画,好看,可解职场中倦意,读;《行走在唐诗宋词里的秋天》,应景儿,读;《榆林产妇跳楼,到底谁的责任》,大腕写的,读。当然,书桌上出自名家之手的《从历史看管理》《经济十八讲》还是要翻的,只是这些并不厚的纸质书上面好像落了一点点灰尘……
高谈阔论:好饭不怕晚2014-01-06 |
高谈阔论:好饭不怕晚2014-01-06 |
高谈阔论:电子书,别囤着2016-02-15 |
高谈阔论:电子书,别囤着2016-02-15 |
【高谈阔论】粉丝是看书还是看脸?2016-03-28 |
【高谈阔论】粉丝是看书还是看脸?2016-03-28 |
碎片化阅读能否与深度愉快玩耍?2016-04-20 |
【高谈阔论】走红还是走心?2016-05-09 |
【高谈阔论】走红还是走心?2016-05-09 |
【高谈阔论】唯一我敢说“正确”的读书方法2017-08-2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