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对知名医院等机构被冒牌问题开展清理整治的通知》,决定以“协和”“华山”“湘雅”“华西”“齐鲁”“同济”“天坛”等知名医院被冒牌问题为重点,对相关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整治,切实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
知名医院被冒牌现象存在已久,这与其他商业领域“傍名牌”如出一辙,都是利用知名机构多年积累的品牌效应去获利。以“协和”为例,在我国公立医院中,只有北京协和医院、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三家,但通过第三方软件检索就能发现名称里带“协和”的医院至少还有1800多家。这不仅让真“协和”很烦恼,也让广大患者难辨真假,而获利的都是冒名者。
此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从六个方面治理“冒牌医院”,既保护了知名机构字号和权益,又能打击医疗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利于规范医疗市场秩序,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对含有“协和”等知名医院名称相关字词的企业名称,无授权的一律不得登记,可从源头治理增量冒牌现象。而对存量“冒牌医院”,即无投资关系或相关授权的医疗机构,指导其变更名称。如此增量与存量同时入手,“冒牌医院”有望被根治。再加上坚决查处营利性医疗机构价格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发布违法医疗广告行为、加强信用信息公示、完善清理整治工作机制,可以说对不良医疗机构的违法行为形成了全面治理的格局。一直以来被曝光、投诉的医疗机构违法行为,有望得到显著改善。当然,这取决于上述六方面举措和要求能否真正落地。
治理“冒牌医院”要取得理想效果需要多方配合。
首先,需要知名医疗机构配合。知名医院既要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供自己被冒牌的问题线索,同时要依据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积极维护自身权益,让“冒牌医院”不仅受到行政之手治理,也要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其次,需要各地监管部门配合。“冒牌医院”分布在全国多地,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只有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部署要求统一行动,对当地“冒牌医院”一个不少地治理——该更名的更名,该处罚的处罚,“冒牌医院”才能被清理干净。如果治理中发现某些营利性医疗机构存在多种违法行为,恐怕还需要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等积极配合治理。
其三,需要媒体、患者等的配合。之前媒体已经报道过部分知名医疗机构被冒牌,以及冒牌医院在哪儿、存在哪些违规行为等情况,这为有关部门治理提供了线索。此番整治行动,同样需要媒体一如既往的监督。同时,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也容易发现“冒牌医院”,有关部门应提供举报渠道甚至鼓励举报,以此提高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
另外,还应完善其他一些相关制度。比如,按照国家相关工商管理条例,上述三家协和医院都不能独享“协和”二字,只能以所在机构名称注册商标。如此,也就给各地山寨协和医院提供了可趁之机。完善现行制度,不给“冒牌医院”留有注册成立的机会,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医院“傍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