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社评-正文
寒冬里的善举不惊天动地却温暖人心
韩韫超
//www.auribault.com 2016-02-05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来自民间的微善举,或许很难带来惊天动地的改变,更多的扶贫济困工作还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来做。但每一条“被捡起的小鱼”都会感受到重生的惊喜,也会记住海边那个小男孩的善良。而点滴的爱心、善举未尝没有聚沙成塔的力量。

  近日,四川成都、河南驻马店等地,志愿者在街头建起“友善之墙”,方便人们留下保暖的衣服,而自愿捐助的衣物则可以任取;四川泸州一名餐馆老板宴请200名环卫工过小年:“霸王级”寒潮来袭,北京、青海、苏州、广东、江西五地的绿舟应急救援组织,联手发起“让寒夜不冷”的暖冬行动,向街头露宿者发放棉被、食物和水……临近春节,诸如此类来自民间的义行善举,恰似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着很多人的心。

  比之大企业动辄成百上千万元的高调慈善,或者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这些来自民间的、自发的、零散的善行义举显得微不足道,成效可能也是杯水车薪。然而,它们确也在填补着大规模慈善和帮扶顾及不到的角落及特殊人群。这样的涓涓细流,同样构成寒冬里的暖流。

  寒冬里,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递上的一碗热饭、一条棉被,都是一份雪中送炭的温暖,其中有“志愿者自己也挨着冻,还来送棉被”的将心比心,也有“人家也不富裕,还掏钱请咱吃饭”的体恤和感动。对那些分享到这份温暖的环卫工来说,并非真就缺少这一餐一饭,集体被邀请赴宴的背后,其实有着比吃饭更美好的体验,因为他们会感受到有人“尊重咱、关怀咱”。

  这就是民间公益善举的打动人心之处。如今,空谈使命、责任、担当,似乎显得矫情。而街头涌动的民间公益力量,其实就是源自普通人的爱心和奉献。这是一种明亮的生活态度。当越来越多的人将这样的善行义举衍变为融化在血液里的行为习惯,相信我们身边就会多些宽容理解、少些暴戾怨恨,多些乐观积极、少些吐槽抱怨——因为温暖会传递,幸福能增值。

  有一个经典故事:许多小鱼被困在沙滩上的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濒临干死。一个小男孩不停地弯腰捡起小鱼,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旁人说,“这样的小鱼有成千上万条,你是捡不完的。”男孩回答“我知道。”路人又问:“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确实,“每一条小鱼都在乎”。来自民间的微善举,或许很难带来惊天动地的改变,更多的扶贫济困工作还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来做。但每一条“被捡起的小鱼”都会感受到重生的惊喜,也会记住海边那个小男孩的善良。而点滴的爱心、善举未尝没有聚沙成塔的力量。

  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春节将近,一份份民间善行义举所带来的“情感红包”虽不惊天动地,却温暖人心,足以支撑起一份勇气和信念,足以值得表达一份敬意。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