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有多高,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社评

技能有多高,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李丹青
2020-12-17 07:54:17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这场前所未有的“技能全运会”,填补了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竞赛的空白,成为全方位检验技能人才水平的练兵场,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成长成才搭建了平台。期待借助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这一擂台,让更多人意识到技能人才的价值及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知晓技术工人前景光明、未来可期。

  站在我国最高的职业技能竞技舞台上,数千名能工巧匠用汗水和智慧诠释了“技能有多高,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落下帷幕,2557名选手在86个竞赛项目中同台竞技、激烈比拼,最终1350人摘得奖牌。参赛选手向公众展示了其精湛技艺,同时助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观念深入人心。

  比赛期间,除了现场观众,还有1.7亿人次“云上观赛”,让更多人走近“技能世界”,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价值,感受技能之美、劳动之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选手们的比赛时长虽只有十多个小时,但他们在场下为精进技能的艰苦付出,却是长年累月、持之以恒。

  3天赛期虽短,但大赛意义深远。多年来,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直开展得如火如荼,涵盖领域广、参赛人数多。而本次大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赛事规格最高、竞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大赛广泛覆盖国民经济行业大类,项目多、门类广,既有电工、焊接、装配钳工、砌筑等传统产业项目,又有机电一体化、数控车、工业控制、飞机维修等先进制造业项目;既有美容、美发、烘焙、餐厅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又有机器人系统集成、移动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项目。

  可以说,这场前所未有的“技能全运会”,填补了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竞赛的空白,成为全方位检验技能人才水平的练兵场,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成长成才搭建了平台。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技能人才短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是一个严峻的现实,“上技校、学技能”依然是不少年轻人的无奈之举,崇尚技能、比学技能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烈。

  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这一点已经在全社会达成广泛共识。正如“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

  那么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技能人才?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对接国际、国内最新最先进的技术技能标准。从这场技能含金量高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我们可以窥探未来产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方向。

  比如,近四成项目集中在战略新兴产业、超过三成项目属于先进制造业的项目设置,预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点和动力源,这也要求职业技能人才要逐步向“高、精、尖”的专业领域转型;轨道车辆、工业4.0、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基建技术的涌现,及其所昭示的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生产,要求高技能人才具备复合技能,且能紧随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持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

  比赛虽然画上了句号,而技能人才的培养则任重道远,它需要职业技术院校、企业和社会各方形成合力,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并落实技术工人的各项待遇,畅通技能人才的发展通道,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引领和激励更多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期待借助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这一擂台,让更多人意识到技能人才的价值及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知晓技术工人前景光明、未来可期。

  无疑,这样一场对接企业生产实际的技能“超级大赛”,对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风向标意义,它必将大大激发广大劳动者参与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技能的意愿和热情,同时,对于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技能人才支撑,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网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