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个13岁的女孩以死相逼让妈妈放弃了已经开始孕育的第二胎。消息一出,人们都在评论孩子的“独”、“不理解家长”、“被惯坏了”,却很少有人会认为,其实,这一切是家长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孩子造成的。
“你们只喜欢小妹妹,根本就不喜欢我”。
作为一个拥有两个孩子的爸爸,遇到这样的“矫情”简直是题中应有之义。在我们家的小妹妹出生之后,大哥哥发出了这样的抗议。
“宝贝,你知道我们为什么喜欢妹妹吗?因为他是‘你’的妹妹啊,我们是因为喜欢你才喜欢他的。”
此话一出,抗议立刻停止,此后屡试不爽。如今,这样的问题已经不会再有了。
能做出这样的回答并非是一时兴起,而是提前准备的结果。在我的第二个孩子刚刚开始孕育的时候,家里的大人们就开始了一系列的谋划、应对。预设各种情况,思考各种办法,目标只有一个——如何让大哥哥接受、喜爱他即将到来的弟弟(妹妹)。
某种程度上而言,我们是在尝试用一种尊重领导的方式来尊重孩子。
或许有人会问:这“戏”是不是有点儿过了?
非也。虽然孩子不是你的领导,但却掌管了家长太多的喜怒哀乐;虽然孩子不给家长发工资,但却也是家长们一生真金不换的宝贝。
试想一下,当你想让领导接受某个方案的时候,你会不会提前思考一下用领导能接受的方式去解读?当领导拒绝你的某个请求而你又想让他接受的时候,你是否哪怕怒火中烧也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平等、理解、不溺爱——这就是我所说的像尊重领导一样去尊重孩子。
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容忍用“尊重”这两个字来对待孩子。
孩子是什么?直白些说,对不少家长而言,孩子是工具。
“50后”对于他们对经历了战火纷飞的父母而言,是延续家庭血脉的工具:“80”后的子女又是“50后”们寄托未竟梦想的工具。很少有家长会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顶多,也就是个不懂事的“小屁孩儿”。家长们更习惯的是言说、命令、给予,而非聆听、商量和索取。
尽管考虑生“二胎”的家长们都抱有“给老大找个伴儿”这种朴素而又善良的愿望,并抱有再多辛苦一些、再多付出一些的“可怜之心”,但往往却忽略了,他们的付出应该在对第一个孩子理解的索取之后。向孩子索取理解的过程,也是在让他们接受并融入家庭的过程。
孩子不理解怎么办?那就创造机会让他理解。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来让他们理解,这既是对孩子的尊重,更是一个成年人应有耐心与智慧的彰显。
遗憾的是,成年人也有不成熟的一面。很多家长误把“溺爱”当成是对孩子的尊重。
我们家里有一个消防车,车身和云梯已经分家。我没有像众多家长所想的那样,重新买一个让他得到抚慰,而是选择让这个遗憾每天都摆在孩子面前,之所以如此,我要尊重他学习挫折、失败的经历。唯此,才能让孩子懂得珍惜,进而懂得责任、懂得分享。这既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对生活常态的尊重。一个不懂得尊重今天孩子的家长,多半也就是一个不尊重自己未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