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我在我思】端起家门口的“饭碗”——真香-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现场·我在我思】端起家门口的“饭碗”——真香

庞慧敏
2020-08-26 07:09:25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下午2点多,烈日当空,广西宇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门口,我夹在一群头戴草帽、手套防紫外线袖套,全副武装防晒的记者当中,围住了骑“电驴”前来上岗的农奎花——

  “您家里离车间多远?”

  “十几里地吧。”

  “每月收入多少?”

  “这个月刚转正,拿到了3000元。”农奎花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记者群里有人小声发问:每天赶这么远的路程,挣得也不多,为什么不考虑去广东?

  确实,广西每年有数十万的外出务工群体流向广东,以至每到春运,返乡的摩托车大军都会惊动当地政府前来护航。去广东打工,是当地农村大多数剩余劳动力发家致富的常规路径。

  “下班可以陪陪孩子,上几年班攒下点钱,在附近买上楼房,我就小康啦!”农奎花爽朗的笑声让我意识到,农民工群体追求幸福的目标变了。跟富足的物质生活比起来,工作离家近、有时间陪孩子,离他们心中的“小康”更接近,尤其是对一位母亲来说。

  曾经,大量外出务工人潮,给农村带来了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对那些庞大数量的、一年才能与父母相见一两次的留守儿童们来说,为他们的父母增加家门口就业创业的机会,不仅仅是在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也是在提高一代农村儿童的成长幸福指数。

  龙州县共宜幸福家园、城南幸福家园等扶贫搬迁安置点,都在小区楼下设置了扶贫工作车间。不大的空间里,一群大妈、小媳妇,一边聊着家长里短一边做着手上的活计,这样的计件手工活,手快的人一天能拿到100元工钱。如果临时有事,还可以拿上原材料回家做。车间门口,时不时会跑过几个孩子的身影。这样的工作氛围,这种自由、温馨、舒适的画面,正是小康生活的美好图景。

  当然,不独独大妈、小媳妇对家门口的饭碗青睐有加,一些村民们眼中在外面混得风声水起的“能人”,也开始向家乡回流。

  浦北县北通镇有家古荔园民宿,一进村,大片的古荔枝树郁郁葱葱,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让人心中倏然升起乡愁。带领村民把一个脏乱的村庄建成古朴的民宿度假村的,是当地人称“五哥”的容兴俊。回乡前,容兴俊在广东从事绿化工程,一年有30万元~40万元的收入。当接到家乡来电,说政府要扶持搞乡村风貌建设时,容兴俊便把公司关了,赶回村里出任理事长,出工又出钱。

  谈起回乡后的收入,“五哥”淡淡地说:“目前年收入是3万元~4万元。”我瞪大眼睛,这收入的落差也太大了!“五哥”大手一挥,“钱不是主要的,之前每次回村,看到村里都很脏,每走一步都很困难,回来后清理垃圾,半个月就清出十几吨。我感觉回村这第一步走对了,村里干净了,家乡变美了,这比什么都重要。”疫情过后,“五哥”还有下一步的规划——等民宿品牌打响后,村民们的果园和养殖销路也会打开,收入肯定会涨的。

  在这些回乡建设的“能人”眼中,大家与小家是一体的,美好的生活要一起创造。无论是昔日背井离乡长年在外打工,还是今日回流家乡在家门口安居乐业,无论他们的身份是农民工还是村民,老百姓一直擅长“用脚投票”,对小康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始终是他们心中不变的追求。

  时下,这股返乡就业创业的风潮,在各地优惠政策的春风吹拂下,大有成常态之势,农村的“空心化”应该不再是问题了。端起家门口的饭碗,更能催生新供给、释放新需求,激发劳动力输出地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乡村的小康梦,更近了。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