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新闻观察-正文
“大师”别成滑稽和笑话的代名词
庞慧敏
//www.auribault.com 2017-03-3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评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初衷和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传承和弘扬陶瓷文化,挖掘陶瓷艺术人才。如今的乱象简直是背道而驰。

  “大师”这一称谓自带令人景仰的光环,历来被赋予各行各业的塔尖式人物。但当这一称谓的评判与利益纠缠在一起,导致“大师”满天飞,其含金量也大打折扣。

  据3月27日相关媒体报道,针对中国陶瓷界违规违法等严重制约行业发展的行为,从去年年底到今年3月,国家有关部委连续出重拳进行打击,其中去年7月出炉的91名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资格和荣誉称号被撤销,第二届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也因不经允许、私盖公章而被取消。

  这91人的大师称号被取消是由于评审活动被认定违法。该评审活动由于不在《全国评比达标表彰保留项目目录》范围之内,被民政部责令停止举办并整改,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仍一意孤行。

  值得追问的是,这些协会为啥敢于对国家法律法规置若罔闻,胆大妄为?这背后是随着经济利益驱动,陶瓷艺术业内出现的种种问题。近年来,陶瓷艺术作为工艺美术领域“大师”评选饱受诟病的重灾区之一,已多次见诸报端:大量官员谋取陶瓷“大师”称号,隐蔽性地进行雅贿性质的权钱交易;陶瓷“大师”称号的贿选逐步公开化,出价从数十万元到上百万元甚至千万元不等。在中纪委对江西省政协原副主席许爱民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取消其副省级待遇、降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的通报中,其在担任景德镇市市委书记期间的“大师”造假问题,就是一个重大污点。

  花钱就能疏通关系得到“大师”称号、不以陶瓷作品质量为重要参考条件、看头衔买作品等弊端凸显,已然让中国陶艺界陷入“大师”遍地、价码升天、抄袭成风、传承断流的闹剧中。这不仅令公众生厌,更令真正的艺术家尴尬。

  一位全国政协委员、陶瓷业内人士在江西景德镇工作生活多年,对陶瓷领域满天飞的各色“大师”评选深恶痛绝。他认为,陶瓷艺术领域的“大师”评选已沦为滋生贪污腐败的温床、圈内众所周知的“笑话”。

  评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初衷和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传承和弘扬陶瓷文化,挖掘陶瓷艺术人才。如今的乱象简直是背道而驰。

  进而言之,类似“大师”评选绝不局限于陶瓷领域,可谓层出不穷。尽管近年来相关的清理工作一直在进行,但被保留的评选表彰项目依然不少。怕就怕一边清理,一边有人蠢蠢欲动,惦记着“巧立名目”。希望相关部门本着对艺术负责、对文化传承担当的态度,严格控制各种评选的数量、颁发证书的数量,同时保证评审的严肃性、公正性、透明性,别让“大师”成为滑稽、笑话的代名词。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