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检查是否都一定要听汇报、看材料,甚至是“一走一过、一听一看”呢?是否能让年终检查的方式更多样一些?
一个早上接待了13个检查团——近日《人民日报》刊发报道《临近年终,一些基层干部坦言:检查评比未必多多益善》,引发了很大的舆论反响。
一年将尽,各种检查纷至沓来,尤其在一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单位,本来就一岗多职、一人多能,检查一多肯定吃不消。检查工作对于基层来说必要且必须,它是对于布置工作的检视,也是对执行情况的落实,然而检查是否都一定要听汇报、看材料,甚至是“一走一过、一听一看”呢?是否能让年终检查的方式更多样一些,比如,可否直接通过“下访”群众来开展检查工作,进而更直观地了解工作成果的真相?
基层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下级向上级汇报的形式,虽说形象,但难免“报喜不报忧”;材料虽然厚重,但不免挂一漏万。如果能够深入群众听听各种声音,不仅仅是对汇报、材料的有益补充,更容易给基层工作效果一个更加公平、客观的评价。
当然,这种对群众的直访很可能会听到、看到一些与汇报、材料不一样的地方,甚至还比较“刺耳”“扎眼”,但这并非坏事。一方面,这更便于上级单位全面了解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结论;同时,也对基层单位的工作形成了倒逼机制——不要只抓年终岁尾的“时效”而放松了对日常工作“实效”的要求。
平时工作不努力,只盼望年终汇报精彩,这种习惯是形式主义最易滋生的温床。今年十九大期间,新闻报道中的一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这些镜头对准了在十九大新闻中心接受采访的基层代表,他们坐在主席台的椅子上,面前没有桌子,所有有关工作的措施、数据、效果都是记在脑子里、随口说出来,可见他们平时下了功夫,自己动手真抓实干了。这得益于平时工作中的不断积累和沉淀,绝非临时抱佛脚就能展现的。
而这一幕其实给所有基层工作者提了个醒,抓平时、抓实效、抓民心,而非生搬硬凑堆数字,佶屈聱牙写报告。
况且,时间有限,工作无限,任何工作都有难以完成、效果不佳的可能。这种直访基层群众的做法,还可以让上级机关借此反思,并帮助基层分析问题所在。这些鲜活的案例对于上级单位顶层设计、统筹安排都是很好的参考。
蓝图怎么描绘更科学,考核如何定标更合理,这是一个需要上下协同、通力合作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作出指示,表示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如今看来,一些工作检查也该做做自检了,只有少些“弯弯绕”,才能更好更快更真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检查才更有意义,指导效果才能更好。
钱江晚报:那一瞬间,区分人性与兽性2014-07-07 |
彭 薇:海外游学,到底值不值?2014-07-23 |
安传香:创新监督形式,打造“阳光央企”2014-10-09 |
深圳特区报:发出合格证就要负起安全责2015-01-13 |
张海英:官员瞒报个人事项该有“下文”2015-07-17 |
范 荣:化解社会舆论中的“偏激共振”2015-09-25 |
世界期盼G20 如何开出“中国药方”2016-08-22 |
劫运钞车案少来“楼市迫害论”2016-09-09 |
走进新时代 共赴新征程 迎接新未来2017-10-25 |
【十九大回声|专家谈】走进新时代 共赴新...2017-10-2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