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大众话题-正文
雕像何时不再闹文化笑话
王石川
//www.auribault.com2015-03-0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安徽省铜陵市以产铜著称,在当地公园广场随处可见铜雕。而最近,当地知名景区江南文化园内,一尊“李白举杯邀明月”的铜雕引起争议。雕塑中的李白颇为风雅,可手中举着的酒杯却是一个比他生活的唐代早两千年的商代铜爵。2月26日,铜陵市旅游局相关人士表示,将建议园方及时更换。(见3月1日《东南快报》)

  唐代酒杯“以金、银为首选,瓷杯也使用广泛”,而李白却举着商朝铜爵邀明月。铜像的设计者本想显示有文化,却闹了没文化的笑话。然而,类似的笑话并不少见。比如某市广场矗立的唐朝药王孙思邈,其手上捧着一本翻开的线装书。孙思邈是唐朝人,那时候的书是卷轴的,何来的线装书?再比如,湖北武汉某学院内有一尊东汉天文学家张衡的雕像,张衡身上衣服前襟向左,右边一片压住左边那片。按照中国古代习惯,只有死者和部分少数民族才这样穿。

  如果说这些尚属于“高级”错误,那么,与雕塑有关的低级错误也不胜枚举。比如山东德州市古运河景区内的一座雕塑,其简介牌上将“鬲”字的注音“鬲(lì)”标注成“鬲(gé)”;海南海口市的“海瑞广场”上一座海瑞石雕像,错将明朝万历十三年(1583年)标注为1584年……

  不管大错还是小错,明错还是暗错,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就得纠正。遗憾的是,尽管错了,有些管理人员似乎不以为然,比如张衡的衣服被发现雕错后,一名工作人员强词夺理,“不是我们做的。即使错了,也是厂家的问题。”即便是厂家的问题,但审核方总有责任把关吧?再说,问题雕像出现在文化人聚集的校内,岂不有辱斯文?

  雕像频现硬伤,最该受到质疑的当然是制作方,或者过于粗疏,或者对历史常识掌握不够,正如有学者所称,“此类情况不少,这是当代人对历史的陌生,也是快餐时代对细节忽视所致”。但是,仅仅将原因归咎为快餐时代并不客观,速度再慢,如果对历史知识不掌握,对文化常识很疏远,也难免出错。

  雕塑,往往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它和城市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内涵息息相关。如果粗制滥造,只会损害城市形象,如果频见硬伤,不仅无法为城市增光,反而沦为城市的败笔。全国政协委员、著名雕塑家吴为山认为,目前的城市雕塑整体上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思想精神取向不明确、混杂;艺术性不高,创造性不够,相互模仿,题材形式雷同;工艺与工程制作粗糙。应该把城市雕塑的建设纳入法制建设的轨道,加强城市雕塑的科学管理。建议制定城市雕塑行业全国性的法规和行业标准。

  城雕建设该不该立法、如何立法,可以广泛研究探讨,但就目前而言,减少乃至杜绝硬伤,少闹文化笑话则是当务之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