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别把粗鄙当风趣
毛建国
//www.auribault.com
2015-06-05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6月2日,在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主办的净化网络语言主题座谈会上,人民网舆情研究室发布的报告显示,“尼玛”、“?潘俊焙汀岸罕取蔽涣型?绲退状直捎镅缘那叭?弧#??月3日《新京报》)
网络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语言生态。应该承认,网络语言的出现,丰富并且活跃了现有语言体系。但也有良莠不齐的一面。如果说“点赞”、“蛮拼的”、“正能量”这样的网络语言的出现,带来了清新活泼;那么“尼玛”、“?潘俊薄ⅰ岸罕取钡韧?缬镅缘淖吆欤?蚱苹盗宋淖置栏校??土宋幕?肺弧L乇鹗堑闭庑┩?缬镅猿鱿衷诠?裁教迳希??约旱暮⒆泳驮谂员撸?浴按蚱粕彻?实降住钡耐?淖肺适保?赡耆思蛑蔽薹ɑ卮稹?/P>
某种流行现象的背后,往往对应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网络语言的低俗化和粗鄙化,侵害了语言的纯洁性,体现着一种庸俗流行主义。不客气地讲,这是一种典型的把低俗粗鄙当成个性风趣,是“娱乐至死”更是“庸俗至死”。
网络语言的低俗化和粗鄙化,也体现着一种低智投机主义。在有些人看来,一些网络语言固然格调不雅,但有着庞大的粉丝群,对这些网络语言采取“拿来主义”,能够很好地迎合潮流、吸引眼球。投机取巧之下,于是错把出位当出路,错把出轨当出头。
净化网络语言环境,对于普通网友来说,疏是一个方面;但对于公共媒体来说,则还应该加大堵的力度。无论是报纸电视,还是现在出现的新媒体,使用语言文字都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有关标准、规范,都必须符合社会主流的审美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对公共出版物提出更高的要求。
既然我们不想活在一个低俗粗鄙的社会中,那就应该拒绝网络语言的低俗粗鄙。须知,低俗不是个性,粗鄙不是风趣,网络语言应该是轻松的活泼的,但不能是低俗的粗鄙的,不能把低俗粗鄙当成个性风趣。
编辑:周文
政务微博千万别“忽地来了,嗖地走了”2011-11-25 |
刘巽达:优雅的汉语容不得粗鄙化2012-01-13 |
时言平:“我靠”,低俗噱头损伤城市品格2012-07-09 |
王丹雪:“之乎者也”远去是深层文化断裂2013-05-16 |
京华时报:别小瞧“石头剪刀布制胜策略”2014-05-04 |
鲁 平:维护汉语健康人人有责2014-05-22 |
绝食抗议才获准学医?2014-06-30 |
高 昌:网络语的正与邪2014-12-25 |
孙维国:网络热词的根本意义在于补充和丰富...2014-12-29 |
许苗苗:“标题党”的语言暴力2015-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