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新京报》记者分别在街边饮料店、快餐店、超市等购买了5种果汁送去检测,其中3种系商家口中的鲜榨果汁,2种为超市销售的标称“100%果汁”的瓶装果汁。检测结果显示,5种果汁样品中,只有3种含有果汁(其中一种仅含少量),另外2种不含果汁。(见4月17日《新京报》)
按照通常理解,“100%果汁”就是纯果汁,喝起来如同吃水果一样健康。实则不然,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很多所谓的鲜榨果蔬汁就是使用浓缩果汁、果酱、果汁伴侣、果汁粉之类的复合添加剂勾兑而成。不仅营养成分较少,过量食用还会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症状,影响健康。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一些企业和商家声称销售的是“100%果汁”,实际上鲜果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有的甚至不含任何果汁成分,显然属于欺诈行为。近年来相关报道屡见报端,甚至成为公开的秘密,却迟迟不见有部门出来叫停,这不免有些尴尬。
目前,我国并没有“100%果汁”相应的标准,也没有关于纯果汁的定义,同时,现行国家标准《饮料通用分析方法》只能针对橙、柑、橘浓缩汁和果汁以及果汁饮料,检测其中的果汁含量,而对其他果汁的含量并没有可测定的标准。标准的缺失和滞后,导致厂家可以自定标准、“自由发挥”,有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空间。
2010年,原国家药监局曾组织起草《餐饮服务单位现榨饮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规定不得在现榨饮料内添加食品添加剂,采用浓浆、浓缩汁、果蔬粉调配而成的饮料,不得称为“现榨饮料”。这一度被视为现榨饮料行业摆脱乱象、走向规范的开始,但如今6年过去了,该办法依旧“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媒体曝光“100%果汁”乱象之余,都会附上一段温馨提示,教消费者如何从颜色、泡沫、气味、质感等方面辨别真假纯果汁。这种把消费者逼成专家的势头,着实让人心累。当下,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100%果汁”的行业标准,堵上制度漏洞,同时加强质量监督,对弄虚作假的违法企业依法查处。
中国青年报:勾地,地王危险的权力推手2009-11-18 |
林小明:高押金们为何老是“不听话”?2012-02-17 |
塑化剂2012-11-21 |
产经观点:你的快递个人信息被贩卖了吗?2012-12-19 |
“天灾”为何总脱不了“人祸”干系2013-11-05 |
中国青年报:勾地,地王危险的权力推手2009-11-18 |
何 勇:“新东北的老问题”到底卡在哪2014-07-29 |
金 备:制度发挥作用比建制更重要2014-10-17 |
红网:上海版“勾地”,危险的地王权力推手2009-11-18 |
泼湿空姐2016-04-1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