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证的,别再烦总理成吗?-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民生视点

发证的,别再烦总理成吗?

石述思
2015-09-20 07:41:0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最近,总理李克强再次将矛头对准政府机构发放的证书。

  “美甲师还用得着政府发资格证书吗?竟然还细分为五级!”关于“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评估报告中指出,有的地方对美甲从业人员也设有资格,而且分为五级,李克强由此感慨道:“这种资质评价,本来应由市场去认可。政府监管应该重点放在医疗美容方面,真正去管一管那些伤天害理的‘假美容’案件。”

  他直陈,本届政府成立以来,在推进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方面下了很大力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不完全令人满意。

  此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曾戏谑道:“我看到有家媒体报道,一个公民要出国旅游,需要填写‘紧急联系人’,他写了他母亲的名字,结果有关部门要求他提供材料,证明‘你妈是你妈’!”

  最终“证明你妈是你妈”成了社会流行语,也成为鞭策政府部门简政放权、依法行政、转变职能的公众期待。

  如今,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亲妈不用证明了,民政部也不再逼购房的未婚青年去开单身证明了,谁料旧的证明还没清理完,新的各类资格证书伴随着新兴职业的兴起,又来给公众添堵。

  如果说,证明亲妈是亲妈也好,单身是单身也罢,纯属为百姓办事设置障碍;而美甲师资格证则折射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一些政府部门闲不住的手又在蠢蠢欲动,伸向了本应全面撤出的微观经济,试图分一杯羹。

  今年初,有地方政协委员就感慨说:中国人一生至少要办104个证。网友调侃:自己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办证的路上。

  这些扰民“坑爹”的证明、证件折射出了什么?

  每一个不该办的证都是传统行政管理思维下的蛋,都潜伏着权力的任性和霸道,都暴露出当下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不易,对百姓虽属疥癣之痒,但却在浪费人家的时间,降低社会运行的效率,损害政府部门的形象,所谓见微知著,不可不防。

  任何一个不该办的证背后都涉嫌挑战依法行政的底线,尤其是非行政许可审批的证明和证书,不断沉渣泛起,说明政府职能转变这场“自我革命”很难一蹴而就,尤其是第三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必须下大气力纠正和严处。

  任何一个不该办的证的背后都可能存在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的问题,都是改革滞后下部门利益化、利益集团化的缩影,都可能发展成违规、违纪甚至腐败的温床。

  中国证明、证件之多可谓“笑傲”全球,还有一个深层诱因是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各自为战,多龙治水。比如整个房产从土地到建房再到销售,需要盖100多个公章,而食品监管曾涉及十几个部门,刚刚诞生的互联网金融P2P监管文件则由十部委联合发布,如此管理体系不仅提升了企业和公众办事的成本,也解释了为何一些奇葩证明信和证书会惊动总理。

  必须承认,随着当下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简政放权、依法行政的历史进程,公众开办公司、百姓日常办事的效率在大大提升,一元公司的出现更是表明了决策层促改革、闯市场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两会期间,总理就宣布:本届政府减少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提前实现。而总理先后两次针对奇葩证明、证书发难,一方面表明中央政府将改革创新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改革具体落实过程中的不平衡乃至现存巨大的阻力,尤其是在理顺权力部门职能和具体改革实施细则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理不断重复的一句话是:现代政府的职能,应该是“把该管的管好,把该服务的服务好”,其他都交给市场。

  希望这能成为各级官员的共识。

  惟愿所有发证的政府机关,在不远的将来,不再给总理添堵——他真的很忙。

编辑: 周文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知名公益人士涉性侵:莫借公益行“不轨”

    公益圈只有做到行业自净,以绝对零容忍的态度对待性侵事件,才能最大程度地挽回公众信任。昨日,一位受害女生实名举报知名公益人、乙肝权利倡导者雷闯三年前性侵了她。她收集的信息显示,雷闯所犯之事不止一例雷闯在公益倡导方面著名的案例,是多次从广州出发徒步进京,呼吁全社会去除乙肝歧视和偏见,营造乙肝病毒携带者公平的就学就业等机会

  • 杨澜:时刻准备突破舒适区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新京报独家专访了文体娱领域的四十位“先锋”人物,他们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创新和耀眼的成就。记者曾多次和杨澜面对面采访,每次都感到自如且舒适。她会微笑着聆听你提出的每个问题,即便面对范围略大的提问

  • 石鼓镇里说植绿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

  • 捐助乡梓 星光闪耀

    7月10日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辞世,享年99岁。这位自许为“一粒小小尘土”的老人,被很多人深情缅怀。对田家炳这三个字,许多人耳熟能详。因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学、小学、幼儿园遍布各地。这位生于广东大埔的老人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