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3月9日至1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访问日本时当起了“历史老师”,她三次提醒日本要正视历史,但却遭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冷对。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更是辩称,日本和德国不一样,因此不能互相比较。日本确实和德国不一样,但正是因为日本缺乏对历史的深刻反省,这才导致了“不一样”。
默克尔时隔7年再访日本,本来被日本视为一个极好的机会,安倍正想趁此时机升温德日关系。但可惜的是,默克尔此行似乎对历史“兴趣”颇浓。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今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近来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多地局势又都比较紧张,曾经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后来又从世界和平中获益的德国,自然不希望世界出乱子。在这个节骨眼上,劝说曾是战时盟友的日本吸取历史教训,默克尔想来也是“一片好心”。
正因如此,默克尔才在日本三提“正视历史”。9日,默克尔在东京发表演讲,指出正视历史是德国战后与邻国和解的关键;在当天与安倍举行的记者会上,默克尔又表示德国战后对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对过去的清算是和解的前提;10日,默克尔在会见日本民主党党首冈田克也时再次强调“必须始终正视过去”。两天三次,默克尔对日本可谓“谆谆告诫”。
但是,默克尔的话几乎被日本政府当作了“耳旁风”。安倍在记者会上对默克尔的告诫不置可否,日本外相岸田文雄10日则表示,日本和德国在与邻国关系问题上有很大不同,因此不能进行单纯比较。德国的本意是要日本政府“收敛”,但岸田的表态却把责任转嫁给了邻国,这恰恰说明日本并不想学德国“正视历史”,安倍更不可能像德国前总理勃兰特一样,对战争受害者来个“惊世一跪”。
德国政府发言人赛贝特11日表示,德国一直铭记纳粹德国给欧洲国家造成的灾难,深知德国对此负有历史责任。的确,德国在二战结束后对战争罪行的反省可谓深刻,因此才能够与邻国实现和解,而与法国的和解更是奠定了战后欧洲发展的基础。德国之所以能有今天在欧洲乃至世界上的地位,与“正视历史”密不可分。
反观日本,由于当时美国的“庇护”,盟国对日本战争罪行的清算本来就不彻底,日本政坛与民间对战争罪责的反省也远不如德国深刻。但是在和平宪法的“护佑”下,日本能够专心发展经济,实现经济腾飞。日本与邻国的关系,也由于“村山谈话”、“河野谈话”的发表,能够取得进展。如此看来,当前安倍试图修改和平宪法,现在又要发表新的谈话,这无异于是要毁掉日本战后赖以发展的“基础”。而日本和德国的“不一样”,也就在于日本对历史的态度不“端正”。
徐 冰:羞耻心在是非不辨中荡然无存2011-03-08 |
朱苗苗:“德意志森林”与反核运动2011-07-14 |
一国领导人首访门道多2012-05-15 |
环球语录2012-10-12 |
张 红:“九.一八”,不该忘,也忘不了2013-09-17 |
杨春光:历史和事实绝不容否定2014-07-09 |
徐立凡:默克尔访华,不仅是经贸之旅2014-07-09 |
赵灵敏:默克尔的生日,德国的选择2014-07-18 |
苏晓晖:默克尔好言相劝,安倍会买账吗2015-03-10 |
洪 琳:两天三劝安倍默克尔担忧什么2015-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