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一家之言-正文
通往世界的美妙窗口
刘颖余
//www.auribault.com 2016-09-2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里约残奥会昨日清晨在著名的马拉卡纳体育场闭幕,首次在南美大陆举办的残奥会写下了残疾人体育新的辉煌历史。和里约奥运会一样,这是一届配得上“非凡”二字的残奥会:近200项世界纪录被打破,门票销售突破200万张,赛事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转播……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从来就不是一句简单的恭维,而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有关残疾人体育,过去乃至今天或许依然有各种误解,但不用怀疑,体育是残疾人通往这个世界的一扇美妙的窗口。“体育改变人生”,每个喜欢并从事体育的残疾人都会如是说。是体育,让他们变得自信和强大,是体育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潜能和价值,是体育,拉近了他们和这个世界的距离。一句话,是体育让他们不再疏离于生活。因为体育,他们完全可以和普通人一样去拥有快乐而丰富的人生。

  固然,由于肢体的残疾,残疾人从事体育活动,远没有健全人那样方便和从容,也似乎没有那么曼妙,但也正因如此,残疾人体育更能让人感动和敬佩。作为世界最高水平的残疾人体育盛会,残奥会不只是残疾人体育的展示和交流,也是健全人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精神的人生课堂。

  残疾人残缺的只是身体,无法束缚的却是他们饱满的精神。残疾人的身体,并不是真的有“疾”(在港台地区,残疾人通常被称为残障人士,这个称呼似乎更加人性化),他们仅是身体有某些缺陷而已,但所谓的健全人又有谁是完美的呢?人生正因为不完美而充满挑战,且因为人的挑战而变得更加精彩。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人可以居高临下地以悲悯的姿态去看待残疾人。他们只是和我们拥有不一样的身体而已,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奋斗,则毫无二致。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韧和强大,甚至远远超出健全人。

  看过本届残奥会开幕式的人相信都忘不了那一幕:圣火传递过程中大雨骤降,曾参加1984年残奥会的马西娅在传递过程中忽然滑倒,结果,老人拾起火炬艰难站起,坚持将圣火继续传递。这未经设计的一幕,生动演绎了残疾人对于体育和生活的态度,是残疾人体育精神最好的诠释。

  里约残奥会,对于中国残疾人体育来说,是一届里程碑式的盛会:107块金牌,81块银牌与51块铜牌,总数239枚奖牌,51项世界纪录……中国代表团连续四届在残奥会上占据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已形成一骑绝尘之势。在本届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还首次实现了在单届残奥会上金牌破百,并先后获得中国残奥历史上的第400枚金牌和第1000枚奖牌。

  一连串辉煌数字的背后,是中国政府对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视和残疾人事业的长足发展。正如中国残奥代表团团长张海迪所说,奖牌中凝聚着全社会的大爱,优异的成绩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体育工作提供的坚实保障。

  在为中国残疾人体育辉煌成绩欢呼的同时,也需清醒地看到:社会对于残疾人的关注和爱护,不应止于四年一届的残奥会。在同一片天空下,让平等、融合、共享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需要春风化雨,把社会对于残疾人的关爱撒向每一个角落,落实到每一个寻常日子。

  体育开启了那扇美妙的窗口,残奥会见证了一个新时代,但残健携手、相互守望的美丽新世界,仍需我们一起共同奋斗。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