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反腐报告中的数据,更应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普通公众由于对全国的反贪贿工作通常并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往往无法知悉这些数据究竟代表了什么。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22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08年以来反贪污贿赂工作情况。据称,这是1989年10月25日后,时隔24年最高检“再次就反贪污贿赂工作向全国人大进行报告”。基于公众对反腐议题的关注,不少媒体对这条新闻都作了重点处理。只不过,在议程设置上,有的聚焦于具体的办案数据;有的则聚焦在“24年”。
网络舆论场上关于这条消息的讨论更显活跃。针对“24年了,最高检再向全国人大报告反贪贿情况”,有网友发问,“这24年的反贪报告都是秘密报告吗?”这一颇显机智的发问,虽然赢得了不少“粉丝”的追捧。但稍一分析便不难发现,嵌入问题中的事实判断并不准确。
最高检在反贪工作上,当然没有“缺席24年”;最高检在向全国人大报告反贪工作上,也没有“缺席24年”。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都要向全国人民报告反贪工作。每年的反贪工作,连同反渎、侦监、起诉、抗诉等法律监督工作一起,也都要接受全国人大代表们的审阅和投票。
媒体聚焦的“时隔24年”,更准确地说,其实是最高检就反贪污贿赂工作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专题汇报,时隔了24年。
据曹建明检察长介绍,2008年1月至今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51350件198781人,提起公诉167514人。人民法院判决有罪148931人,占已审结案件的99.9%.类似的数据,其实我们每一年都可以在全国人大的检察工作报告中读到。
对这些数据的专业解读,更应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普通公众由于对全国的反贪贿工作通常并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往往无法知悉这些数据究竟代表了什么。比如,数据上升是打击力度加大,还是腐败形势变严峻了?数据下降是反贪部门倦怠疏漏,还是预防腐败成效显著?这些查处数与真实的发案数之间,又存在何种关联?
包括听取反贪贿情况报告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应该多数也都有与普通公众一样的迷惑。不能科学、准确地解读出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监督就可能形同虚设。类似这种专门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不妨创新一下听取程序和审议程序,为那些听了一大堆数据反生出一大堆疑惑的代表或委员们安排专门的发问和质询程序。当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真正有效交流起来,监督才会有效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