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部长,留步!”常跑两会的记者都知道,列席会议的部长们由人民大会堂北门通道进出。这条通道是记者采访部长的最佳地点,被称为“部长通道”。往年,不少记者在这里堵截部长,今年有所不同的是,“你跑我追”、“生拉硬拽”式的“追访”少多了。
为什么“追访”少了?大会新闻中心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协调部长分时间进入大会堂,而且鼓励部长主动接受采访。新闻中心还特地建了微信号,来沟通各位部长经过的时间。如此,记者可以充分利用时间,针对不同部长提问题。
“‘部长通道’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两会自信、开放、透明的标志之一。”在“部长通道”设置采访区,并非新闻记者单方面的举措。多年来,大会组织方与记者形成了默契,不光在这里专门设置了采访区,还允许记者派出代表拦截部长,或者干脆安排工作人员协助拦下部长。“部长通道”的采访因此更加有序和畅通。
记者喜欢在“部长通道”采访部长,有很多原因。比如,很多记者平时接触不到部长,通过在“部长通道”向部长喊话,可能是一年内少有的机会;又比如,“部长通道”是部长集中通过的地方,在这里采访节约时间成本。
除此之外,“部长通道”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有别于新闻发布会和单独的约访,在“部长通道”拦访部长,提问内容、语气更加灵活,有时候“尺度”也更大。而部长们因为没法准备讲稿,自然少了许多“官话”,多了个性化的语言。今年民航总局局长说自己坐飞机延误,就是在“部长通道”上临时接受采访的。
有常跑两会的记者认为:“部委领导们在这里说的只言片语,都可能传达出重要信息。”因此,记者的问题往往更“火辣”,公众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政策信息。几天前,针对公众对不动产登记的疑问,国土部部长姜大明就在“部长通道”上释疑:住宅的所有权没有期限。听到这样的回答由部长亲口说出,关心自己产权问题的人们一下子就放下心了。
权威媒体透露了“部长通道”红地毯的长度:200余米。有记者用脚步实地测量,说真正的采访区域不过长几十米。对记者来说,肯定都希望这条通道再长一些,有机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关心两会的观众和读者,也一定希望它长一点,从而了解更多来自部长的政策解读或信息。不过,实体的“部长通道”终究只能这么长,部长也不可能无限期地停留在通道之上。更合理的建议是:会场外多一点无形的“部长通道”。
部长们也明白这个道理。不管是在新闻发布会上,还是在其他遇见记者的场合,许多部长都耐心地解答来自记者——也就是来自公众的提问。还有的部长,如果在开会前来不及解答问题,还会在会后回到部长通道继续“作战”。部长们刻意保持低调的情况越来越少了。“部长通道”作为两会开放、透明的符号,越来越显示其特色,这也表明两会信息、政策信息的传递更加通畅。
中国青年报:两会的开放成就了“媒体逼访” 2010-03-11 |
中国青年报:两会的开放成就了“媒体逼访” 2010-03-11 |
燕赵晚报:“两会”大门对外开放彰显政府自信 2010-01-12 |
燕赵晚报:让批评和监督政府成为一种常态 2010-03-12 |
燕赵晚报:让批评和监督政府成为一种常态 2010-03-12 |
南方日报:敬一丹代表应该专注开会 2010-03-16 |
燕赵晚报:“两会”大门对外开放彰显政府自信 2010-01-12 |
南方日报:敬一丹代表应该专注开会 2010-03-16 |
张 红:从“拦部姐”走红看会风 2013-03-13 |
王 地:两会记者为啥都爱“堵”部长 2014-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