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唐 华:治霾比的是执行力,而不是脑洞大开
//www.auribault.com 2015-11-13 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更多

  入冬以来,雾霾再次来袭,再加上各地进入供暖季,环保治理工作迎来严峻挑战。短期治霾,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工厂停产限产、汽车限行、工地停工等被动应急措施。然而最近,一些城市还玩儿起了新花样,用喷雾洒水的方式治理雾霾。

  这办法真的好使吗?至少现在我们没看到明显效果,但其不合理之处却显而易见。众所周知,治理雾霾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部分,而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使用也应该是环保重点。这么说来,洒水治霾岂不是用破坏环境的方式来搞环保?如此诡异的逻辑很难让我们信服这样的治霾“奇招”。尤其是采用洒水治霾方式的郑州、兰州本就是缺水城市,更加深了人们对此的质疑。另外,今年初的一期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曾指出冬天洒水治霾的另一宗“罪”——洒水导致路面结冰,车祸频发。如今,冬季已至,又到了“滴水成冰”的季节,某些城市决定采用洒水方式除霾的时候,是不是认真考虑过可能导致的意外情况?

  今年以来,多个城市的主管领导因为当地空气质量较差,全国排名靠后而被环保部约谈,郑州便是其中之一。我们能深切体会到,当地政府和领导承受了来自上级主管部门、媒体以及民众的巨大压力。但重压之下,地方政府调动各方资源,穷尽所能大力治霾之时,也应该对各项举措做通盘考量,反复权衡利弊,一些“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还需谨慎用之。

  比如洒水治霾,也许能有效遏制道路扬尘、工地扬尘,但雾霾的成因何其复杂,这项工作对治霾总体贡献几何很难说。再者,环保工作需要评估经济与环境效益,即便牺牲宝贵的水资源能换得空气质量好转,但环境治理不应该是一道“舍此取彼”的单选题,不能治好了雾霾再让民众喝不上水。“万全之策”未必没有,只待有心人去挖掘。

  或许,当地政府和领导也有自己的苦衷:治理雾霾不可能一蹴而就,常规办法见效慢,不搞出点儿新动作,到时候没办法交差;又或者认为: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就算最后真的失败了,也可以用“我已经尽力了”来安慰自己。

  无论原因是什么,任性治霾都不是约谈工作的初衷,也不是社会公众想要看到的。说到底,治理空气污染,还是应该脚踏实地,从减少直至消灭污染源入手,精准施策、久久为功,只要长期坚持,就一定能看到效果,比的是执行力。

  这也提醒我们,约谈工作或者评价一个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好坏,不能仅凭全国排名这一个标准,因为这里面有环境基础的问题。一个空气好的城市,如果当地政府履职不力,空气质量有可能下降,那么领导就应该被约谈;一个空气质量不好的城市,如果经过有效治理,雾霾状况有所缓解,即便仍然“忝陪末座”,那么也应该受到鼓励和表扬。

  对于治理雾霾,相信大多数公众是有耐心的,我们可以等蓝天白云一天天慢慢多起来,但我们不能接受的,是用“脑洞大开”的乱作为给环境治理不力当挡箭牌。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